第119章 老君:这猴子確有些不一样了(4k)
却说狼牙修国国君被一粒金丹救活,眾人大喜过望,对李修安感激不尽,纷纷上前聚在国君面前嘘寒问暖。
国君咳嗽了几声,缓缓睁开了眼晴,见到道长和眾人,惊道:“寡人的魂儿好似在那阴曹地府走了一遭,正迷茫之时,被两鬼差领到渭河边,推了一把,说甚寡人命不该绝也。”
“寡人之前只记得一阵钻心绞痛,忍不住喷了口血,莫非是因为寡人突发心疾?”
李修安摇头,將恶道下咒之事告知面前的国君。
此国君闻言,悚惧不已,嚇得面色如霜,身子战慄不已,言语哆嗦。
见此,李修安安慰道:“陛下莫惧莫慌,那恶道现已被贫道绳之以法,陛下往后可高枕无忧矣。”
这国君却將头摇晃的如同拨浪鼓一般,爬了起来,忽地跪了下来,哭啼啼道:“寡人这一生如履薄冰,当真命苦矣,父王在世时,对寡人从小极为严苛,一举一动稍有不慎,
便是打也骂也,自当了国君后,在那妖邪的威胁下,更是日日夜夜胆战心惊,寡人心中无时无刻不在求天拜地,求神拜佛,好不容易盼来了道长,除了妖邪太保,谁料寡人身边的父土和师父还是恶道妖邪。”
“寡人於今日幡然醒悟,寡人哪里配当此国之君,正所谓能者居之,道长神通广大,
又是本国天降救星,还请道长您为此国之君,寡人情愿在此城为民足矣。”
一番哭诉,年轻的国君便令人將玉璽拿来,欲交与道长。
李修安:::::
李修安微微摇头,心想:这国君接连遭遇这些邪事,又刚从鬼门关走了一遭,心中对这王位有了隱影。
但李修安哪里会当这里的国君,一口拒绝,叫他起来。
国君却是不肯起来,又道:“若道长不愿登此王位,还请道长指明一人为君,寡人绝无异议,即刻传位於他。”
李修安还是无奈的摇了摇头,国君遂又问其他人谁愿领这王位?
眾人皆晞嘘不已,慌得亦是纷纷跪了下来,劝解年轻的国君,求他放弃这般想法,言及只有他为君王,才是名正言顺,百官大眾皆服也。
国君见此,无奈哀嘆道:“想不到妖邪恶道无比题的王位,今个儿倒成了烫手山芋,罢了罢了,定是寡人上辈子造了甚孽,今生受苦还债也。”
眾人大眼瞪小眼,一时沉默。
李修安闻得这番言语,见此国君一脸愁苦,哭笑不得。
李修安沉吟片刻后道:“陛下大可不必这般悲观伤心,贫道倒觉得陛下有一颗仁心,
懂得体恤民情,正如宫內眾人所言,狼牙修国无人比陛下更適合坐稳这王位。”
“陛下亦无需过分杞人忧天,若陛下能明心见性,以民为本,且能始终如一,自有祥瑞照应,自得一番善果。”
“即使往后真还有妖怪,见了这般情形,他亦多掂量一番,惧怕引祸上身,大多情况下,只会远离陛下之国,即便倘若再有妖邪前来危害,亦会有贵人前来相助陛下,这便叫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国君闻言,这才宽下心来。
李修安又告知此国国君不宜再大兴土木,劳民伤財也,故请国君放弃为其建祠立碑,
国君深思后一口答应。
李修安道別此国国君,狼牙修国国君与眾人对著真人离去的方向,三跪九叩,含泪道別。
这一次再不见黑气锁金门,李修安放心离去。
却说在李修安离去后,此国君次日即派人前往城外之山搜寻父王的遗骨,一番仔细搜寻,因那石块覆盖的高,埋的深,故未曾被野兽叼走,眾人合力挪去石头,寻得一具遗骨,国君见了不免又是一番悲切,遂下令教好生安葬在皇陵。
当夜,狼牙修国国君又做了一梦,梦中再次见得自己的父王。
老国王含泪道:“皇儿,父王罪孽深重也,父王年轻时创立家邦,与一位能人贤士结为异姓兄弟,当年结拜时曾豪言:他日荣华富贵共享,王位共坐,若违背此言,教我乱石砸死,弃尸荒野。”
“父王在此兴基,开邦立国后,深恐他有一日夺了父王的王位,故在宴席上暗赐了他一壶毒酒,如今毒誓应验,果真报应不爽也,皇儿,你且谨记德信仁义四字,不可学我也::”
老国王话未说完,便被鬼差套上了铁索,推推揉,俱然消失。
国君於梦中惊醒,回想梦中父王之话,嘘不已,忽又想到那夜恶道的话,又想到自已的师父正是被父王所逼,早早退休,联想到师父后来变心可能亦有一部分原因於此,遂对於真人的话更加深信不疑,这正应了一啄一饮,莫非前定之言。
狼牙修国国君於次日上朝,即令大赦天下,又在原有尊佛的基础上推行重道之策,又將李修安离去的那日定为每年的“善行日”,以此推广善道,教化民眾多多行善。
这正是:好事须相让,恶事莫相推。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无独有偶,就在李修安用还魂丹救活狼牙修国君的半夜时分,猴子亦別了师徒三眾,
纵筋头云,径来到三十三天离恨天兜率宫,欲找老君求一颗丹药救那乌鸡国国王。
原是八戒因猴子哄骗他下並背乌鸡国国王户体,心中苦恨不息,遂亦想了个法子报復猴子,他道唐僧念紧箍咒,言及猴子有不下地府救乌鸡国国王的法子。
若是以前,唐僧定信了八戒的话,必念那话儿经,但在宝象国,师徒在李修安的相助下冰释前嫌,且唐僧亲口答应过猴子,不轻易念那话儿经,故唐僧不愿念咒。
八戒没辙,猴子一把揪住八戒的耳朵洋洋得意。
唐僧毕竟菩萨心肠,虽凡胎肉骨不识妖怪有些愚味,但一颗善心天地可鑑。
他看著乌鸡国国王的户体,又想起那夜里乌鸡国国王的话来,忍不住垂泪道:“徒弟,常言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此胜过灵山见佛祖也,悟空你且救他一救,如此亦是大功大德一件哩。”
猴子见不得唐僧泪眼汪汪,又觉得唐僧这番话亦有道理,急道:“师父莫伤心,老孙救他便是。”
唐僧闻言大喜,催促道:“徒弟,你且去,快去快回!”
猴子一口答应,亦不等天亮,便来到了兜率宫。
才入门,只见那太上老君正坐在那丹房中,与眾仙童执芭蕉扇火炼丹。
老君见到猴子,即吩附看丹的童儿仔细小心,莫要再被这猴子偷了丹。
在一旁帮衬的金童、银童见了猴子,忽地小脸一红,羞愧低头,好似未出阁的姑娘见了自己的情郎一样,他们一想到猴子等会各种讥讽嘲讽,恨不得有个地缝钻下去。
银角栽在猴子手上自不用说,那日猴子化作九尾老狐將金角收进去葫芦后,立马现了身,哈哈大笑,金角在化得了之前,哪还听不出猴子的笑声,遂亦知自己被猴子给哄骗了。
见猴子来了,他俩扭扭捏捏,悄然躲到了后面,
但出乎他们二人意料的是,猴子压根没將目光放在他们二人身上,更未有半句言语嘲讽。
一来猴子那日被装將进葫芦,垂泪说了一番话,最后还是靠自家兄弟暗中相助,才脱得身,故猴子心中其实亦觉得有些丟脸;二来,现在的猴子经歷了一些事后,其实比以前更明事理。
猴子上前作礼笑道:“老信,你这般防备俺老孙怎的?我如今不干那事了。”
老君道:“你这猴子,五百年前偷吃了我多少灵丹,你不保唐僧取经,来我这怎的?
?
猴子遂將乌鸡国国王之事娓娓道来,隨后猴子伸手道:“老信,快將此前欠俺老孙的一千丸金丹还来也。”
老君嗔道:“你这猴子胡说,这般张口就来,吾何时欠你一千丸金丹?倒是你这猴子偷吃丹药无数,却也不曾算回帐。”
猴子笑道:“老佗你可真会贵人多忘事,你忘了那日俺老孙將五件宝贝交还与你,曾言送一千丸丹药与我老弟,正所谓自家兄弟,不分彼我,俺老孙现替俺兄弟找你討要丹药来也。”
老君道:“那是你这泼猴自个儿说的,吾何曾答应过?”
猴子笑嘻嘻道:“既没有千丸,百十丸也罢。”
老君摇头:“没有。”
猴子道:“十来丸也罢。”
老君又摇头:“你这泼猴却也缠帐,没有,没有,出去!”
猴子闻言头一歪,斜眼道:“好你个老佗,竟说话不算话,你虽未答应俺老孙一千丸丹药,但也说过不亏待我老弟,如今俺老弟何在?也不见你为俺老弟炼製宝鑑。”
老君怒道:“我把你这泼猴!吾何曾当真亏待过青阳贤侄?那鉴子在你提及之前,吾就已经炼製完成也,只剩最后一道回火工序,还有那还魂丹,丹成出炉时,吾当即便赠了他三丸,如今他早隨他师镇元子回观也,你这猴子怎可平白无故污衊我也。
猴子闻言將头摆正,抱拳笑嘻嘻道:“原来是俺老孙错怪老信你了,抱歉抱歉!你既刚炼了一炉还魂丹,还望道祖垂怜,与俺老孙一丸罢。”
老君生气转身,摆手道:“去去去!没有,没有!”
猴子笑道:“老信你生气了哩,好好好,俺老孙问別处去救罢。”
猴子言罢,转步,往前就走,竟真的走出了宫,不曾犹豫。
老君见了,嘶了一声,心想道:“莫非这猴子想趁吾不注意,溜进来偷?”
这般想看,即命仙童去叫猴子回来,
事实上,现在的猴子还真没有这样的想法,他之所以第一时间想到老君,是想看看自已老弟在不在这里,顺便瞧一瞧老君有没有惫懒,是否用心替自己老弟炼製宝贝。
既然已经知道了结果,猴子还真不是特別在意这还魂丹,那乌鸡国国王虽死了三年,
但因为定顏珠的原因,肉身完好,且他魂魄亦完整。
既如此,哪怕不去地府,没有这还魂丹,亦可前往三岛十洲找那几位仙翁討要一些仙丹妙药之类的,一样可以救活这乌鸡国国王。
猴子径返后道:“老信儿,你又叫俺老孙回来怎的?”
老君道:“你这猴子,手脚不稳,我还是赠你一丸还魂丹罢。”
猴子闻言呵道:“你这老佗,方才言老孙污你清白,怎这会也来小人之心渡君子之腹?俺老孙方才已经说了早不干那事,俺老孙要是再盗你一颗金丹,便叫俺老孙剥皮銼骨,魂贬九幽,万劫不得翻身!”
老君闻言一愣,又看了一眼猴子,好似不认识他一般。
猴子道:“常言道:土別三日,当刮目相待;你不用这般看俺老孙,俺老孙如今已改前非。”
老君闻言欣慰点头道:“好好好!是我错看你了,你也莫恼,算扯平了。”
老君隨即取过葫芦来,倒吊底子,一抖一抖的。
猴子见了性急,遂一把抢过老君手里的葫芦。
老君惊道:“你!!!”
但猴子却只倾倒出一粒金丹,又將葫芦塞到了老君手里。
猴子笑道:“嘴脸,小家子样,哪个贪你的金丹,拿去拿去,这一葫金丹俺老孙只取这一粒,只为救人也!”
老君心中讚赏,却板著一副脸,捻著道:“去罢,去罢,再休来此缠绕!”
猴子谢了老君,出离兜率宫,下了南天门而去。
老君看著猴子离去的背影道:“你们两个出来罢,怎这般怕那猴子?”
金童、银童遂大步从后面走了出来,二人弱弱道:“我俩脸皮薄,怕那猴子笑话我俩,但没想到这猴子与我们想的不一样。”
老君闻言点头:“这猴子与以前確实有些不一样了。”
话说猴子得了还魂丹与那国王服下,又度了一口清气,乌鸡国国王隨之魂归於身,就此復活也。
次日在猴子的安排下,到了乌鸡国金鑾大殿,一番对质,令那假国王现了形,假国王不敌猴子使了个法,变作与唐僧一模一样。
他倒有些手段,猴子竟也一时分不出,八戒又叫唐僧念紧箍咒,唐僧摇头不愿念经,
提及自己在宝象国说的话,猴子闻言觉得他是真的,就要將另外一个唐僧打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