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手搓歼八航发,断禁运!

第121章 战机出世


    张明远一听,心里顿时咯噔一下,生怕姚爱国提出什么难以满足的要求。
    可转念一想,別说一个条件,就是一百个,只要能把这套雷达搞出来,砸锅卖铁也得答应!
    “姚大哥,您说!”
    张明远拍著胸脯,態度无比诚恳。
    “只要我们14所能办到的,绝不推辞!”
    姚爱国看著他紧张的样子,淡淡一笑。
    “我的条件很简单。”
    “这次合作,我只作为技术顾问参与,对外不能宣传是我主导的。”
    “所有项目的功劳,都归你们14所和所有参与的同志。”
    这话一出,整个实验室瞬间安静了。
    这是什么条件?
    天上掉下来这么大的功劳,足以名留青史,这年轻人居然往外推?
    张明远脑子有点转不过弯来。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101??????.??????】
    “姚……姚大哥,您这是什么意思?”
    “这么大的功劳,您不要?”
    他活了六十多年,见过爭名夺利的,见过推卸责任的,就是没见过把天大的功劳往外送的。
    姚爱国脸上的表情很平静。
    “张总工,功劳是谁的不重要。”
    “重要的是,能以最快的速度,把我们需要的东西造出来,装备到部队里去。”
    他心里清楚得很。
    李副院长那条线虽然暂时断了,但“渔夫”组织绝对还在暗处盯著。
    自己现在就像黑夜里的一盏明灯,太亮眼了。
    风头出得越多,暴露的风险就越大,潜在的危险也就越多。
    闷声发大財,哦不,是闷声搞科研,才是最稳妥的。
    先把技术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国之重器,比什么虚名都重要。
    张明远看著姚爱国清澈而坚定的眼神,心中翻江倒海。
    他忽然明白了。
    这年轻人的境界,已经远远超出了自己的想像。
    人家想的不是个人的名利得失,而是整个国家和军队的未来。
    和这种胸怀一比,自己刚才那些心思,简直太渺小了。
    “好!”
    张明远重重地点了点头,眼眶有些发红。
    “我答应您!”
    “从今天起,您就是我们14所最高级別的技术顾问!”
    “您的任何指示,在14所都等同於最高指令!”
    接下来的日子,姚爱国真的就像一个影子顾问。
    他没有在任何公开文件上掛名,却成了整个雷达项目和战机项目背后真正的灵魂。
    时间一天天过去,三个月的时间,弹指一挥间。
    这九十天里,姚爱国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
    他的身影,像个不知疲倦的陀螺,出现在每一个最需要他的地方。
    在14所的雷达实验室里,张明远带著团队遇到了第一个拦路虎——电晶体的良品率。
    按照姚爱国提供的图纸,他们勉强制造出了一批电晶体,但良品率低得嚇人,不到百分之五。
    这意味著造一百个,九十五个都是废品,成本高得无法承受。
    整个团队愁云惨澹,连续熬了好几个通宵,头髮大把大把地掉,也没找到问题所在。
    就在大家快要绝望的时候,过来“参观”的姚爱国只是在超净车间门口站了一会儿,就指出了问题。
    “张总工,你们提纯单晶硅的石英坩堝,纯度不够。”
    “还有,拉晶过程中的温度控制,有零点二度的偏差。”
    “就这两点,改了再试试。”
    张明远和一群专家半信半疑,抱著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態,按照姚爱国的指点重新调整了工艺。
    结果,新一批电晶体出炉,良品率直接飆升到了百分之九十!
    整个实验室都沸腾了!
    一群白髮苍苍的老专家,看著姚爱国的眼神,就像看著神仙。
    在112所的飞机製造厂里,总工程师王浩带著工人们也遇到了大麻烦。
    新型战机採用了大量的鈦合金和复合材料,这都是国內第一次大规模使用。
    传统的焊接和铆接工艺根本行不通,机身强度始终达不到设计要求。
    一个关键的承力结构,在做静力测试时,加载到百分之八十就出现了细微的裂纹。
    王浩急得满嘴起泡,带著技术员们反覆计算,就是找不到原因。
    姚爱国又是过来“参观”的。
    他没看图纸,也没看数据,只是戴上手套,在那段出了问题的结构上摸了半天。
    然后,他指著一个铆接点旁边的区域说。
    “问题不出在铆接上。”
    “是你们在钻孔的时候,高速钻头產生的局部高温,改变了这块区域鈦合金的晶相结构,让它变脆了。”
    “换成低速冷却液钻孔法。”
    王浩和工人们目瞪口呆。
    就这么摸一下,就能知道金属內部的晶相结构变化了?
    这手是x光机吗?
    抱著试一试的態度,他们改进了工艺。
    新的部件再次进行静力测试,加载到百分之一百五十,都完好无损!
    整个车间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从此,112所里流传开一个传说:只要姚工看一眼,就没有解决不了的技术难题。
    类似的事情,还发生在航空涂料研究所,发生在发动机测试中心,发生在航电系统的集成实验室……
    姚爱国就像一个幽灵,无处不在。
    他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刻,用最不经意的方式,提出最一针见血的解决方案。
    他从不居功,每次解决完问题就悄然离开,深藏功与名。
    但他的名字,却在所有核心项目人员的心中,刻下了一道神圣的光环。
    终於,在无数人夜以继日的奋战下,在那个初冬的清晨。
    112所最核心,也是戒备最森严的一號总装车间,那扇厚重的大门终於要被打开了。
    王部长、陈望道院士、张明远总工、马建国院长……所有相关项目的负责人都聚集在这里。
    每个人都穿著厚厚的大衣,却依然无法抑制內心的激动和紧张,搓著手,哈著白气。
    他们的目光,全都死死地盯著那扇门。
    姚爱国站在人群的最后面,表情依旧平静,但紧握的拳头,还是暴露了他此刻的心情。
    “开门!”
    隨著王部长一声令下,沉重的钢铁大门在“嘎吱”声中,缓缓向两侧滑开。
    一道缝隙出现,刺眼的晨光透了进来。
    然后,一个黑色的轮廓,从门缝中一点点地展现在眾人面前。
    当大门完全敞开的那一刻,在场的所有人都停止了呼吸。
    空气仿佛凝固了。
    那是一架他们从未见过的飞机。
    它静静地停在车间中央,像一头来自异次元的黑色巨兽。
    通体覆盖著一层哑光的黑色涂料,在晨光下不反光,反而像是在吸收光线,透著一股深邃的神秘感。
    机身线条充满了凌厉的折角和平面,完全顛覆了他们以往对飞机圆润外形的认知。
    两台巨大的发动机进气道位於机身两侧,採用了复杂的可变几何设计,如同巨兽准备吞噬一切的巨口。
    高高翘起的双垂尾,带著一种凶悍的攻击性。
    “天吶……”
    陈望道院士这位见惯了风浪的老专家,此刻也忍不住发出一声惊嘆,浑浊的老眼里,闪烁著泪光。
    “这……这就是我们造出来的?”
    张明远扶了扶自己的老镜,嘴巴张得能塞下一个鸡蛋。
    他设计的雷达,就安装在这头钢铁巨兽的机头里。
    可直到今天,他才第一次看到这架飞机的完整形態。
    太……太他娘的科幻了!
    这玩意儿要是飞上天,说是外星人的飞船都有人信!
    王部长激动得浑身发抖,他一步步走上前,伸出颤抖的手,想要触摸那冰冷的黑色机身。
    “它……它叫什么名字?”
    他回头,目光越过所有人,落在了最后面的姚爱国身上。
    所有人的目光,也齐刷刷地看向了姚爱国。
    大家都知道,这头黑色巨兽真正的父亲,是谁。
    姚爱国迎著眾人的目光,缓缓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
    “它还没有正式的官方编號。”
    “不过,我私下里,叫它『幽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