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第403章 ,城亡与亡的史可法


    第403章 ,城亡与亡的史可法
    大同十二年(公元1636年)年八月十五日,福建,泉州。
    这一日泉州城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炮击,大同海军的舰队轮番轰炸,泉州城墙每个小时都要遭受几千枚炮弹攻击,一支舰队炮管打热之后,就换另外一支,炮击几乎就没停下,一直打到傍晚时分,才停下了这一日的轰炸。
    这种火炮进攻的密度前所未有,泉州城的军民惊恐经历了整整十二个时辰的地狱。上千门舰炮轮番轰击,炮弹如同暴雨般倾泻在这座千年古城上。
    每一轮炮击都如同天崩地裂,城墙在颤抖,大地在呻吟,连空气都因持续的爆炸而变得灼热扭曲。
    宋伟拖着疲惫的身躯,沿着南城墙内侧的甬道艰难前行。此刻眼中布满血丝,耳朵因持续不断的爆炸声而暂时失聪。
    他伸手触摸城墙,掌心传来粗糙而滚烫的触感——原本坚固的条石城墙,如今布满蛛网般的裂痕,有些段落已经坍塌,露出里面破碎的夯土。城门楼早已化为齑粉,只余几根焦黑的梁柱斜插在废墟中,如同垂死巨兽的肋骨。
    明军守在城墙上,只守了不到一柱香时间,就因为大同军火炮密度太高,死伤太惨烈,不得不退出城墙,躲在安全之处,但即便是这样南明士兵依旧惊恐无比。
    “总兵大人,南墙西段出现三处贯通裂缝,随时可能坍塌!“一个满脸烟灰的千总踉跄跑来报告,“弟兄们已经不敢在城墙上驻守了,都撤到了墙根下躲避。“
    宋伟麻木地点点头。他太清楚这意味着什么——城墙一旦坍塌,大同军的步兵将如潮水般涌入。
    而他的士兵,那些已经连续十几个时辰在炮火中煎熬、精神濒临崩溃的士兵,根本无力组织有效抵抗,城墙坍塌之时,就是泉州沦陷之时。
    “总兵您要想想办法,兄弟们都快吓傻了,这就不是在打仗,是在屠杀,大同军的火炮就像不要钱一样,哪有这样用的!”
    宋伟拍拍这位千总的肩膀道:“放心,本将不会让兄弟们去送死的。”而后他走向泉州府衙。
    泉州府衙的大堂内,气氛死寂。督师史可法、总兵宋伟、资政刘宗周和黄道周四人分坐四方,却无人开口。烛火不断摇曳,将四张疲惫而绝望的脸映得忽明忽暗。
    最终还是宋伟打破了沉默道:“大同军的炮火比两年前更猛烈了。当年在良乡,他们的一个炮兵师300多门火炮,就让某大开眼界,如今……“他苦笑一声,“上千门舰炮持续轰击,莫说血肉之躯,就是这泉州城墙也扛不住了。南墙已经千疮百孔,明日若再遭炮击,必塌无疑。“
    他环视三人,目光最终落在史可法那张苍白的脸上:“本将还是那句话,趁现在手中还有万余兵马,城池尚未被攻破,立即与大同社谈判!若等城破再降,我等皆为阶下囚,再无讨价还价的余地!“
    史可法的眼皮微微颤动,却仍固执地摇头道:“吾意已决。城存与存,城亡与亡。“
    其实今天的轰炸也把他吓住,他从未见过上千门火炮的轰炸,这场轰炸的硝烟弥漫在整个泉州城,哪怕他这个不通军事的人,看到这样猛烈的轰炸,也知道泉州城守不住,但即便守不住,也不代表他想要投降。
    刘宗周和黄道周两人有的尴尬了,其实两人也觉得没必要再打下去了,现在投降还能保全士兵的性命。
    和历史上他们要死战到底不同,大同社毕竟是读书人结社,也是大汉自己的,在他们看来,这就是一场正常的王朝更替,更不要说大同社天然占据道德的高地,他们要重建历代圣贤都夸赞的公天下,所以他们没有死战到底的想法。
    其实大同社很多政策两人都是认可的,甚至连他们也均田是解决当下天下矛盾最好的方式。他们唯一不认可的就是大同社用暴力的手段来夺田。
    但夏允彝他们在泉州清田,一定程度上又改变了他们的想法。不要看当时两人是站在中立的位置上,但实际上他们是比较认可张溥夏允彝的的行动,他们也觉得清田是解决朝廷矛盾最好的方式,先把军田清出来,让朝廷有足够的兵力自保,而后在清民田,解决天下流民问题,所以才会为张溥夏允彝他们说好话。
    但两人万万没想到,清田第一步就进行不下去,士绅贪婪到连属于朝廷的土地都不肯归还。士绅是一点也不在乎在大海对面的大同军。
    清田失败让两人对士绅失望了,朝廷自己的军田都拿不回来,不用暴力手段,这均田怎么均的下去?
    只是两人的出身又决定了,他们是不可能完全赞同大同社暴力清洗士绅的政策。
    所以两人现在有点逃避现实的意思,躲在他们自己建立的世外桃源当中,不管外界的是是非非。
    现在大同社打过来了,他们也不会想死扛到底,甚至觉得由大同社来均田,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但两人也是要脸的,史可法的发言去把他们劝降的话堵死了,两人一代大儒总不好劝人投降吧。
    但这八个字如同一把尖刀,彻底挑断了宋伟最后的理智。他猛地拍案而起道:“史可法!老子早看你这白面书生不顺眼了!“
    “现在说要死战到底?你来泉州两年都干了什么?
    朝廷让你收税,那些士绅一闹你就不收,你也是官至一品的人,难道不知道养兵要钱,打造火炮,火枪要钱,制造战船更要钱,没钱,这福建行省怎么可能守得住?
    张溥他们要清田,你若真有心为国,就该全力支持!300万亩军田若能收回,6万军户在手,何至于今日坐困愁城?“
    宋伟的唾沫星子几乎喷到史可法脸上:“你这两年除了和稀泥、写奏折,可曾为这泉州防务尽过半分心力?现在倒好,你要全城军民为你的'忠烈'陪葬?你想死,老子不想!弟兄们更不想!“
    这番劈头盖脸的痛斥,让史可法的脸色由白转青,又由青转白。他的嘴唇颤抖着,却无言以对,宋伟说的每一个字,都是事实。
    泉州乃至整个福建的困境,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他的优柔寡断、畏首畏尾,士绅的贪婪无度。
    宋伟看着三人反应,冷笑一声,转身大步离去,铁甲发出“啪啪啪“的脆响。
    当夜,泉州军营的中军帐内灯火通明。
    宋伟将城中参将、千户等中高级军官悉数召集,直截了当道:“史可法读书读迂了脑袋,非要拉着全城人陪葬。诸位怎么看?“
    帐内顿时炸开了锅。
    “城墙都快塌了,还打个屁!“
    “弟兄们被炸得魂都没了,谁还有心思打仗?“
    “那帮文官站着说话不腰疼!“
    这些军官当然不想继续战斗下去,大同社的上千门火炮,他们10个人就能分一门,这种火力轰炸的密度是他们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根本就不是血肉之躯能抵挡。
    宋伟抬手压下嘈杂,沉声道:“若诸位信得过宋某,我派人出城接洽。可以让大同社答应保证我等性命,每人还可携带少量私财。至于田地房产……“他苦笑一声,“就别想了。“
    在场的军官们交换着眼色——他们大多知道宋伟曾被大同军俘虏又放归的经历。不信他,难道信那些满口忠义却无能误国的文官?
    很快,帐内响起一片“愿随总兵“的应和声。
    当晚,宋伟的使者就来到了大同社军营,表达了想投降的意愿,宋伟也知道大同社的底线,没有提太过分的要求,只求大同社保证他们人身安全,每人再可以带少量的私人财产。主将赵云飞答应下来。
    翌日拂晓,当第一缕阳光洒在满目疮痍的泉州城头时,大同军的舰队已经完成了对城池的四面合围。
    东、西、北三面,旗帜招展,刺刀如林,南面海湾中,战舰森然列阵,炮口幽深。
    “轰——“随着一声号炮,泉州四门同时洞开!早已等候多时的大同军步兵如潮水般涌入,迅速控制了武库、粮仓、军营等要害。明军士兵按照约定,安静地集中在军营中,等待整编。
    唯有泉州府衙,还维持着最后的倔强。
    当十几个大同军士兵持枪冲入大堂时,史可法正襟危坐于公案之后,一身官服穿戴得一丝不苟,连帽冠都端端正正。看到黑洞洞的枪口,他反而长舒一口气,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
    “不许动!“领头的班长厉声喝道。
    史可法缓缓起身,整了整衣冠,平静道:“带路吧。“
    攻占泉州后,赵云飞已经留下吴亚雄部处理泉州善后,自己亲率主力舰队北上,剑指福州。
    长江战线,松江水域。
    有松江府士绅接应之后,大同军迅速渡过长江在松江府刘河堡建立了登陆点
    这消息传到镇江,侯恂大惊,急令吴襄率长江水师主力拦截,却在松江水域遭遇赵胜舰队的致命伏击。
    一场极其惨烈的水战爆发。双方参战船只超过五百艘,火炮上千门,江面上炮声震天,硝烟蔽日。
    大同军凭借战船更大,更坚固,能够扛住更多的炮弹,射程更远、精度更高的舰炮,在吴襄舰队进入有效射程前就给予重创。
    双方战至黄昏,南明水师上百艘战船沉没,两万余人被俘,长江水师彻底崩溃,残存的明军战舰仓皇逃往镇江,再不敢出港迎战。
    没了长江水师的阻碍,大同军第一、第二、第五师顺利渡过长江,屯兵镇海卫。侯恂得到长江水师战败的消息,长江防线全线告破,被逼无奈只能把大军集结在镇江,准备最后的背水一战。
    八月二十二日,镇海卫。
    一面面大同旗帜在秋风中猎猎作响,朱猛率领的江南义军终于与徐晨亲率的大同军主力胜利会师。
    旷野上,两支大军相向而行,最终在震天的欢呼声中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
    “元首!“朱猛这个铁打的汉子,见到徐晨的瞬间竟红了眼眶,“属下……属下没完成好任务,李秀才他……“
    徐晨拍拍这位老部下的肩膀,温声道:“不怪你。你已经做得很好了,整个江南都让你搅得天翻地覆,你已经拼尽全力在救他了,接下来的任务交给我,我会把李岩给救出来。“
    朱猛这才宽心了很多。
    徐晨看向朱猛身后那些风尘仆仆却目光炯炯的义军首领们,“不给我介绍一下这些好汉?“
    朱猛连忙引荐:“这位是钱国华,苏州豪杰!振臂一呼,聚起三万义军,还差点打到了金陵城下!“
    钱国华有点尴尬,什么叫差点打下金陵城!他距离金陵上百里就被明军骑兵给击溃了。
    徐晨上前握住钱国华粗糙的大手道:“世道不公,百姓苦久矣。钱兄能挺身而出,为苍生发声,正是天下所需之豪杰!若非有你等仁人志士前赴后继,那些士绅老爷们只会更加肆无忌惮,视百姓如牛马!“
    钱国华黝黑的脸上泛起红光。他不过是个粗人,何曾想过有朝一日能得到天下闻名的徐社长如此赞誉?
    激动之下,只憋出一句:“元首过奖了!“但他脸上的笑容却是溢于言表。
    朱猛继续介绍:“这位是乌龙会顾慎卿,这位是里社营明承祖,这位是削鼻班潘茂……“
    徐晨与众人一一见礼,随后当众宣布:“诸位起义有功,大同社不会亏待。义军编为三个师六个旅,愿从军者按才录用;愿为官者,可入政务培训班;其余弟兄,每人发三十两遣散银,分田时优先考虑!“
    这番安排,让义军首领们喜出望外——想当官的当官,想打仗的打仗,连普通士兵都有丰厚遣散费。徐元首果然如传言般慷慨!众人纷纷拜谢,心中最后一丝顾虑也烟消云散。
    徐晨望着眼前欢腾的景象,目光却越过人群,投向西北方的金陵城。那里,还有一位重要的同志等待救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