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山村,雪山下的悠闲生活

第二十七章 松茸减產了 (求收藏)


    晚上。
    张遥给奶奶燉了雅鱼,鱼头则留给小狗,剩余的醃上盐巴,在厨房掛了起来。
    如果想要保持不变质,太阳出来的时候还得晒一晒,只有晒乾晒透了,保存的时间才能更久。
    哪怕接下来几天就有可能把它吃完,也只能用这种办法去保存它,否则一不注意,很可能下一次做饭的时候就已经变质了。
    这样的鱼乾吃起来並不如新鲜的好吃,只是没有其他保存食物的办法,也只能如此。
    农村很多人还没有冰箱,食物的保鲜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所以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冬季还好,哪怕放著也不容易变质,但一旦到了夏季,肉类只能用醃製晒乾的办法保存。
    有时候没有处理好,即便放了盐也会变质,或者有苍蝇在上面產卵。
    张遥看著漆黑的厨房,低矮的房子,冬天冰冷,夏季潮湿泥泞,进了房间总有一股霉臭味。
    奶奶却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了一辈子,现在总是腰腿疼痛,这些都是居住环境所造成。
    奶奶需要一个温暖舒適的房间,张遥也需要一个可以用来当做工作室的办公区。
    看来改变居住环境,提升生活质量,已经迫在眉睫了。
    他们现在迫切的需要重新盖一间房子,一间空旷明亮,拥有冰箱空调,乾净厨房的大房子。
    不过想要建一栋这样的房子,需费十几万到几十万,目前张遥身上还没有太多的钱,何况他还得为了发展事业,隨时都可能需要在其他地方投入。
    现在他只能指望这个松茸季能够多赚到一些钱,且挣到的钱能够让他在这个冬季开工建房子。
    吃完晚饭,张遥和阿步继续打包松茸,这已经成了他两的日常节目。
    奶奶把燉熟的鱼头取出来,放在了小边牧的小盆里。
    小边牧看到鱼头,兴奋的围著盆转了又转,但又因为太烫下不了嘴。
    “阿遥哥,你还没有给小狗取名吧?”
    阿步看著小狗滑稽的样子,向张瑶问道。
    张遥封完了一个箱子,擦了擦额头的汗,道:“还没呢,我还没想好给它取什么名字。”
    取名字是头疼的一件事情,现在他能想到的名字不会就只有来福、旺財、小黑、小白、,之类的常规名字。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
    张遥总觉得这些名字太过於俗气和普遍,所以想给它取一个比较有个性的,但想了几天还是没有想出来。
    “汪汪汪。”
    这时小狗发现盆里的食物实在是太烫,它久久下不了口,气的它对著狗盆里的鱼头就叫了起来。
    原本张遥是想餵它生鱼头的,然而一开始不待见它的奶奶,却非要燉熟了才给它吃。
    张遥突然灵光一闪,道:“哎,我突然想到一个名字,叫它松茸。咱们是去送松茸的时候捡到它的,也比较应景。”
    张遥回来以后,让他赚到第一桶金的就是松茸,他对松茸有一些別样的感情。
    “好啊,挺好听的。”阿步扭头就蹲下来对著小狗勾了勾手,喊道:“松茸,过来松茸。”
    小狗扭过脑袋愣了几秒,紧接著它就迈著小碎步跑向了阿步,和他玩闹了起来。
    阿步惊喜的看向张遥,道:“哎,阿遥哥,你看它听懂了哎。”
    “松茸,过来。”
    张遥也蹲了下来,对著小狗喊了一声。
    小狗听到张遥的声音,扭头就欢快的跑向了他,和张遥玩闹了起来。
    阿步插著腰笑著看著这一幕,道:“看来它很喜欢这个名字,第一次叫它就知道回应。”
    张遥握住小狗的前爪,扶著站立在自己面前,看著他的眼睛道:“好,既然你喜欢,以后你就叫松茸。”
    小狗对著张遥“汪汪”叫了两声,似乎是接受了这个名字。
    当然小狗未必是这个意思,但张遥已经做了决定,它不喜欢也没有办法,谁叫它不会说话呢?
    “阿步,你快满十八岁了吧?”
    张遥放开小狗之后,正继续打包松茸,他突然想起阿步的出生日期,虽然他一直认为阿步只有十五六岁,但仔细算算似乎又不止,於是向阿步求证道。
    阿步点了点头,道:“嗯,过了今年,明年一月份我就满十八了。”
    “满十八岁以后,就可以考驾照,可以做很多其他可以做的事情了。”
    一直带著一个未成年也不是事儿,毕竟未成年的限制还是很多,比如开车骑车之类的都不行,张遥想让他替自己送送货都不行。
    不过等个四五个月,他还是可以等的。
    ……
    时间一晃过去了半个多月。
    张遥送货到县城的时候,李经理打来了电话。
    “张遥兄弟,怎么总是打不通你的电话啊?想联繫你太难了。”
    李经理的话语中明显带著一些怨气和无奈。
    张遥只能向电话那头的李经理解释道:“李总,你也知道我们村在大山里头,信號不好,我也没办法啊。”
    “哎,对了,最近松茸的量怎么越来越少了?一天只有100斤了?”
    “可能是最近捡的太狠了,加上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下雨了,所以山上的松茸少了很多,就这100斤也是好不容易捡到的呢。”
    “这不行啊,量太少了,根本不够卖,你得多给我弄一些来呀,哪怕多弄100斤或者是50斤都行。”
    这段时间松茸严重减產,即便取消了之前的两组轮班制,全村人都上山捡松茸,也只捡到了100斤松茸。
    过去半个月的时间,全村每家都赚了將近四五万块钱,几乎每两天就收入六七千块钱。
    然而现在松茸突然减產,每家每天的收入减少到了不足1000块钱。
    张遥原本以为,两个月的松茸季,起码每天可以保持200斤左右,然而现在才发现,他低估了天气对松茸生长的影响。
    “李总,不是我不想弄啊,我们也想多赚钱呀!可是山里面长的东西不是我们能左右的,至少也得等下一场雨才有可能继续长松茸了。”
    “这么说,只要下雨,我还有机会再赚松茸的钱?”
    张遥肯定的道:“现在才9月份,当然还有机会。不过得等著下一场雨,增加土壤和空气的湿度,才能再一次促进松茸的生长。”
    一番解释之后,张遥才安抚好了李经理。
    除了张遥和李经理,村民们赚过大钱之后,短时间內突然减少了收入,心里落差也很大。
    所以他们现在捡松茸甚至要比以前努力上很多倍,但也改变不了捡不到松茸的困境。
    即便能捡到一些,很多也是质量不合格的松茸。
    者多村收入实在太单一,只要没有松茸,他们立刻就会变回以前的样子,只能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没有任何经济收益。
    松茸本来就是季节性產物,松茸季结束之后,如果没有其他替代松茸,继续產生经济价值的东西,这就是必然结果。
    经过这一次之后,张遥意识到了收入多元化的重要性,虽然这也是他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但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紧迫过。
    对於村里人来说,单凭松茸季的松茸,收入也很可观了,甚至就凭这一个季节的收入,就能抵得上过去几年的收入。
    可仅凭著一些收入,还不足以让整个村子真正的富裕起来,更没有达到张遥的心理预期。
    张遥要的是更持久,更稳定,且更多元的收入,这样才能保证可以持续发展。
    山里的资源並不少,除了松茸还有松露,松露成熟的时期,在十一月份到一月份之间,可以完美的承接松茸季。
    不过现在的问题是松露的市场还太小,无法在短时间內像松茸一样带来经济效益。
    除了松露以外,还有其他野生菌,以及各种山茅野菜,这些都是可以利用的资源,但也都缺乏销售的渠道。
    这些玩意儿现在没有市场知名度,所以没办法像卖松茸一样,找一个收购商就开始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