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山村,雪山下的悠闲生活

第二十六章 养鱼的想法 (求收藏)


    张遥回到了江边,用洗乾净的冬叶,一层一层的把鱼包起来,然后放进了火堆里。
    这个时候李野又接二连三的钓上了几条鱼,张遥怕不够吃,又杀了两条,处理好之后,一条用同样的方式,放到火堆里慢慢烧,一条则直接架在火堆旁烤了起来。
    包烧和直接烤的味道各有千秋,所以都要尝试一下,两种都做了,就可以品尝到不同风味了。
    烤鱼的间隙,张遥拎起了柴刀,来到了刚才发现小掛蜜的地方。
    他摇了摇树枝,小蜜蜂就四散飞走了,他连同树枝一起砍了下来。
    这个小掛蜜差不多有两斤左右,而且全是蜂蜜,还没有生出小蜂蛹。
    张遥拎著小掛蜜回到了河边,自己切了一小块下来,剩余的都给了三个小孩儿。
    这种蜂蜜的风味与其他的蜂蜜有一定的区別,连著蜂巢一起嚼,还有不一样的口感,一口下去甜蜜蜜的,让人非常满足。
    三个小孩也每人切了一小块儿,拿在手里,一边吃一边舔手指头。
    剩余的一块则放在了叶子上,留给了正在钓鱼的李野。
    十几分钟之后,鱼已经熟了。
    张遥把火堆里的鱼取了出来,又把顺著江不断调换位置钓鱼的李野喊了回来。
    几个人围在一起,打开了包裹著鱼的叶子,鱼的香味隨著蒸汽散发了出来。
    “快,都趁热吃,一会儿凉了就腥了。”
    每个人都折来了棍子,用棍子当做筷子,夹起肥美的鱼肉送进了嘴里。
    鱼肉在嘴里化开,香甜的味道瞬间充斥著整个口腔,让人感觉瞬间胃口大开,顾不得烫,又迫不及待的夹起一块送嘴里。
    “好吃,好吃,太鲜了。”
    “我还是第一次吃这么好吃的鱼呢,一点腥味都没有。”
    三个小孩吃的很快,甚至吃出了好几天没吃饭的感觉。
    这鱼张遥並没有放太多的调料,只是把李野配的盐、一点点薑丝,一点点胡椒和辣椒碎抹在了鱼身上。
    江中长大的鱼,味道是清甜的,完全没有一丝土腥味,吃完之后口腔中还回味无穷。
    包烧的鱼鲜甜,烤的鱼焦香咸鲜,吃完之后让人忍不住舔手指。
    转眼间三条鱼就被消灭乾净了,只剩下了一堆骨头。
    张遥看著吃剩的鱼骨头,向李野问道:“李伯,你说这种鱼能不能养殖啊?”
    李野摇了摇头,道:“这种雨对环境的要求很高,而且必须在活水里才行,想养殖,不太可能。”
    不过即便李野这样说,张遥还是不太信,他穿越回来之前,似乎听说过有人成功培育了適合养殖的鱼苗,也成功的进行了养殖。
    只是养殖方式依旧是引用山泉水,让山泉水不断的流入鱼池中,保持水的乾净度和含氧量。
    “李伯,要不咱们试一试?现在这种鱼的市场价已经到了两三百一斤。如果咱们养好了,那一定赚钱。”
    “可是咱们村连个鱼塘都没有,上哪养去啊?”
    “咱们村子上边不是有一块空地,现在就是一块草地,咱们可以利用一下。而且村口的小溪就是从旁边流下来的,那水是从雪山上流下来的,水质特別好,应该没什么问题。”
    “要把那块地方挖成鱼塘,那得投入不少吧,而且上哪儿去弄鱼苗去?”
    张遥笑了笑,道:“放心吧,这些都不是问题,我会想办法解决的,如果真的成了,到时候就把鱼塘交给你管理。”
    李野却摆了摆手,道:“不行,不行,我哪是这块料啊?你如果真的要做,那投入肯定不小,要是被我弄砸了,那么大的投入,岂不是都要让我给赔光了?”
    “嗐,李伯,全村也就只有你合適了,我可记得以前你在家门口缸里就养活过两条,何况你对养其他东西也很有经验。”
    “我那个是碰巧多养了两个月,最后还不是死了,而且我那个就是一个石缸,比较好操作,和鱼塘可不是一个概念。”
    然而这时候张遥却摆了摆手,道:“这件事暂时先不说了,我也钓一条鱼上来,要不然就辜负了来的这一趟了。”
    现在除了吃掉的三条鱼以外,就只剩下了一条,好不容易来一趟,至少每家都要带回去一条。
    这种雅鱼虽然是这里的特產,但很多人很难吃到一次。
    主要原因是因为除了有经验的人,一般人很难抓到,而且村里人因为农忙,也很少会跑几公里来这里捉鱼。
    张遥小时候要不是经常跟著李野混,要不然到现在可能也吃不上几回,走出去就更吃不到了,毕竟一斤鱼卖两三百块钱,一般人也吃不起。
    张瑶把鱼线扔入了水中,然后慢慢的收线,其实他是有一些经验的,只是太久没有钓,有些生疏了。
    这时突然感觉鱼线一沉,紧接著就感觉到了有活物在挣扎,张遥又找到到了久违的感觉。
    “中了,中了,我也中了,这条大,起码得有五六斤。”
    张遥明显感觉到鱼的力气非常大,他现在控制起来甚至有些费劲,但他在兴奋之余,还在有条不紊的溜著它。
    经过十几分钟的来回拉扯,鱼终於在水面上翻起了一次,张遥也终於看到了它的真面目。
    “比我猜的大,这条起码有十几斤。”
    张遥还是第一次钓到这么大的鱼,以前钓到的,最大也没有超过五斤,而且这么大的雅鱼也比较少见。
    “別那么急,先溜溜,別让它切线跑了。”
    李野看到在水面上翻动的鱼后,终於也一改先前的淡定,开始指导起了张遥。
    这么大的雅鱼,即便是在这条江上抓了无数鱼的他,也没见过多少。
    张遥被李野这么一提醒,也放缓了一些手上的动作,避免形成拔河的趋势,如果不合理卸力,切线情况隨时都有可能出现。
    此时岸边的几个人都紧张的看著水里,就怕下一秒鱼会挣脱鱼鉤跑掉。
    经过一番惊心动魄的拉扯之后,鱼终於没有了力气,翻起了肚子,任有张遥把它拉上岸。
    “哇,真大啊,这比腿都粗。”
    阿步蹲在鱼旁边,摸了摸鱼肚子,发出了惊嘆。
    对於本来就没怎么见过鱼的山区人来说,十几斤的鱼,確实可以称得上是巨物了。
    “快快快,再钓几条,钓够一家一条咱们就回家。”
    安置好了那条大鱼之后,几人一人拿了一条线组,都钓起了鱼。
    因为张遥上了一条十几斤的大鱼,所以此刻所有人钓鱼的热情都非常高涨,都期待著自己的鱼线,下一秒就中鱼。
    水流湍急的江里钓鱼並非一件容易的事情,三个小孩总是无法控制好收线的节奏,所以要么收线太快,要么就掛了底,折腾了半天也没有钓上来一条鱼。
    而经验丰富的李野这边,又接二连三的吊起来几条五六斤的大鱼,虽然比不上张遥那条十几斤的大鱼,但也算是比较大了。
    张遥接下来也钓起了几条一两斤的,不过眼看著李野那边钓到的大鱼,也足够几个人分了,於是就把比较小的放了回去。
    几个小时之后,终於钓够五条五六斤的大鱼,李野和三个小孩一人分一条带回家,而张遥则带自己那条十几斤的战利品。
    十几斤的大鱼,张遥和奶奶每天切一斤来煮,都够吃上一两个星期了。
    最主要的是,他第一次在这条江里面解锁了这么大的鱼。
    此刻,张遥看著这些肥美的鱼,回味著它们的味道,更加想把养殖这种鱼的想法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