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市井小人物

第34章 红烧肘子


    儿女的婚事,都是父母的心头大事。
    一场宴席下来,徐家也是颇受好评,等傍晚宾客都走了,徐夫人夫妇特意留下林氏问话。
    “是这样的,我们搬来临安城没多久,好多事不了解。我儿年岁到了该成亲的时候,想和你打听一下,哪个官媒的名声好点?”徐夫人殷切地看着林氏,她就盼着儿子成家立业,给她生个大孙子,她就能安心咽气了。
    “要说最好的,是周官媒,找她的人最多。只是她都帮富贵人家相看,我没有接触过人如何,只是听说名声不不错。”林氏实话实说,“从我接触过的,是张官媒比较好,她不会夸大其词,什么样就说是什么样。”
    徐夫人心里有数了,“行,我知道了。今儿多谢你们操持,我这个身子不中用,靠我自己肯定不得行。”
    “哎呀,咱们邻里邻居的,帮点忙是应该的,况且我还收了你的钱。”林氏听徐夫人说满意,心里松口气的同时,也很高兴。
    她乐呵呵地回家去,徐夫人两口子则是继续谈论儿子的婚事。
    徐敬之叹了口气,经过搬家、与兄弟失散等事,人憔悴许多,“哎,若是在汴京,咱家还有不少熟人,何必发愁明轩的婚事?”
    “就算是汴京,咱家没个正经当官的,寻常官宦人家如何会看上我们?”徐夫人心里门清,“汴京里的秀才多得数不过来,在临安反而值钱点。以咱们现在的情况,要么给明轩找个殷实人家,要么差不多的读书人家。”
    读书需要钱财铺路,徐家虽还有一些积蓄,但支撑不了徐明轩往后进士为官。若是有个殷实的岳家,一路扶持,也能有点出息。
    同样的读书人家,其实不算好选择,家中积蓄都不多,还不知何时中举。如果等个八年十年还没中举,读书的心气都会被磨灭掉许多。
    故而徐夫人心中已有想法,才会找林氏打听官媒。
    “是我无用了。”徐敬之还在叹气。
    “老爷不用这般责备自己,咱们为人父母,已经尽力托举,便问心无愧。”徐夫人道,“明轩的婚事,得好好挑选,咱们就剩一个儿子了,他的前程,就是咱们全家的希望。”
    看到儿子回来,徐夫人把儿子唤到跟前,“我刚刚还与你父亲说,你的前程需要一个殷实的岳家来扶持。如今你中了秀才,咱家也还有一点积蓄,我办这个宴席,就是让人知道,咱家并不是真的穷困潦倒到流落市井。”
    “母亲,孩儿自己努力,也是一样的。”徐明轩道。
    “儿啊,你还是年轻。”徐夫人叹气道,“你中了秀才,便要换书院了,你知道书院一年束脩多少?在面对富贵人家的同窗,你没钱应酬时会多窘迫?又是否知道,纵使是读书,也要用钱上下打点,才能接触到名师?”
    “这一样样,都要花钱。如果只靠咱们家,最多给你交个束脩,同窗聚会,你不能参加。上恩师家拜访,只能提最简单的礼品。以后高中进士,没有银钱上下打点,你很可能只能再等五年十年,才能有个外放的机会。”
    说完一大段,徐夫人不得不停下喘气,“虽说找个有官职的岳家,对你帮助更大。但是咱家现在的情况,实在太难了。你要想清楚,你是要金榜题名后出人头地,还是说一辈子默默无名。”
    徐敬之附和一句,“是啊明轩,科举只是为官的开始,并不是终点。”
    徐夫人让徐明轩好好想想,这个事不能急着办,得徐明轩自己想开了,“你回屋去吧,该说的我都说了,你自己想想。”
    等徐明轩离开后,徐敬之才问,“夫人,明轩是不是有心上人了?以前不见他这般推脱。”
    “年少慕艾,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但他不敢提出来,说明他看中的人家,与咱们的目标相差太远,并不是个良配。”
    徐夫人深吸一口气,“我生的儿子我了解,特别是大郎走后,明轩不会甘愿籍籍无名一辈子的。”
    徐家在说儿子的婚事,王家那,王夫人差点动了手。
    “这个不行,那个也不行,你到底要找什么样的人家?”王夫人被大儿媳给扶着,不然刚刚就冲过去揍小儿子了,“如果真像天仙一样的人,怎么会看上你?”
    “你们别往大门户挑啊,有头有脸的大家闺秀看不上我,小门小户的清白人家不就好了。”王闯抱着门框,打算等他娘冲过来,拔腿就跑,“我能中个秀才顶破天了,我对自己有自知之明,没那个本事中举人进士,你们何必往高处挑。我又不看重家世,就想要个合心意的人。”
    王闯看到三个哥哥个嫂嫂们的相处,大哥大嫂相敬如宾,二哥他们吵吵闹闹,三哥两口子则是三哥哄着三嫂。
    他总结出来的经验是要找个有情意的,不能
    和大哥大嫂那样搭伙过日子。还要人品大度,别像二嫂喜欢计较小事。更重要的是讲道理,他三嫂不管对的错的,都要三哥哄,他看着都累。
    什么家世,一点都不重要!
    他没成过亲,却从三个哥哥那总结出好些经验,喜欢和适合才最重要。
    “我问你,你是不是自己看上谁了?”王夫人指着小儿子怒问。
    王闯摇头说没有,“我日日都和明轩他们待在一处,哪里有见过姑娘。我反正想得开,家中清白,家人都不错就行。我可不想像哥哥们一样,私下里唉声叹气。”
    丢下这句话,王闯就跑了。
    而周氏三妯娌立马看向自己夫君。
    唉声叹气?
    他们是哪里不满了?
    就是最端庄大气的周氏,都定睛看了王家大郎一眼,弄得王家兄弟在心里狠狠唾弃王闯。这小子为了自个儿,竟然出卖他们三个哥哥!
    王夫人看气氛不对,赶忙寻了其他话题,“算了,不说那臭小子的事,入秋后天凉了,该请裁缝来做衣裳。老三家的,这个事你来办,就你最闲。”她知道三儿媳最作,不找点事情给三儿媳做,三儿子就惨了。
    王家每年都会做新衣,不过因为人多,夏裳做了,便不会做冬日的。今年还没做过新衣,现在做秋日的,那冬日的便不会做了。
    再殷实的家底,都架不住人多。每个人一套下去,就要花好些钱。
    说到做新衣,乔家那,张氏拿了钱,给林夏禾和乔绵绵做新衣。
    “祖母,我还有衣裳的。”林夏禾张开手,由她娘亲量尺寸。
    她去年及笄做过新衣了,家里没人年年穿新衣,现在又做,她心里过意不去。
    乔绵绵却是很高兴,她的那件褂子前后两个大补丁,不影响保暖,却丑得很。
    姑娘家的,哪个不爱美?
    她笑盈盈地道,“四姐,祖母是为了让你打扮好点,让更多郎君喜欢你。你长得多好啊,要是换上新衣,谁家儿郎会不喜欢呢?”
    “娘,您听绵绵说的!”林夏禾瞬间红了脸。
    林氏却浅笑着,“你妹妹说得没错,人靠衣装马靠鞍。你祖母一片心意,你接着就好。而且你妹妹也有,不单单是你,你祖母没偏心。”
    张氏接话道,“算算日子,再有一个月,望春也该生了。我多准备一些布料,我年纪大了眼睛花,辛苦你们娘俩给她孩子做两件衣裳。”
    林夏禾和乔绵绵的新衣交给外边的裁缝做,小孩儿的自家做就行,毕竟是小孩子,能穿就行。
    林氏听婆婆想到三个女儿,她心里高兴,主动道,“那也给家旺家兴做一套吧,今年家旺就得去胡家走亲戚,穿精神点,咱家有面子。家兴明年也得相看起来,先把衣裳做了吧。”
    说到新衣裳,大家都想要,乔家兴听到有自己的,巴巴地望向祖母。
    林氏要尽心意,张氏看得明白,点头说了好,“不过家兴的得先放我这里,不然他那个性子,不出一个月,新衣变旧衣,白白给他做了。”
    “祖母,我……我哪里会!”乔家兴哼哼道。
    “你是什么样的,我闭着眼睛都知道。好了,今日都累了,把从徐家带回来的菜热一热,吃了饭去休息。”张氏道。
    乔绵绵从徐家带了红烧肘子和炖牛肉回来,酱色的肘子皮,泛着蜜糖般的光泽。
    乔绵绵用筷子轻轻一滑,炖煮软烂的肘子皮瞬间绽开两瓣,露出浸满汤汁的肥肉。
    乔绵绵把热好的红烧肘子盛出来,再炒了个青菜,便能开饭。
    这几日天天都有肉吃,乔绵绵对肉的兴趣没那么大,不过肘子肉不仅酥烂,还非常入味。特别是滑嫩的肘子皮,在嘴里轻轻一含,就带着浓香在嘴里瞬间化开,好吃得她多吃了几口饭。
    “好吃!”乔家兴永远是最捧场的一个,“今儿在徐家,我都没敢敞开吃,还是家里好。”
    “慢一点。”
    乔满仓提醒道,“你都那么大的人了,注意点吃相。”
    “爹,面对那么好吃的红烧肘子,我怎么慢的下来?”乔家兴说话时,嘴里还塞着饭和肘子肉,“徐家炖肘子那会,一直有人过来问煮了什么,我得一直看着。就怕有人偷吃。”
    乔有福笑着说了句,“竟然让你看着肘子,这不是让老鼠看米缸吗?”
    “祖父,您怎么这样说我?我是嘴馋,但我忍得住啊!”说实话,如果是自家办酒席,乔家兴一定会偷吃。奈何是别人家,他还是很有准则的。
    连着吃了三大碗米饭,乔家兴满意地打了个饱嗝,“真好啊,要是巷子里天天有人办酒就好了。”
    对门的青酒,发出一样的感叹,“巷子里的人也太好了,咱们中午没空去吃,徐家就送了两道菜来。这道红烧肘子,软烂入味,特别是里边的肥肉,一点都不会油腻,反而像浓汤一样在嘴里化开。大人,这也是乔五姑娘做的,她可真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