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8章 新总督
曹文诏忍不住就大笑起来,神色中满是得意。
虽然心中有些嫉妒,可不管怎么说曹文诏能外放是一件喜事,而且曹文诏还是自己的伯父呢,曹变蛟也为他高兴。
“恭喜伯父,贺喜伯父了。”曹变蛟笑呵呵地对曹文诏道:“陛下如此重用伯父,伯父前程无二啊!等去了南洋,伯父当大展手脚,报效朝廷!”
“这是自然!”曹文诏笑着点头,接着抬手拍了拍曹变蛟的肩膀:“你也不必口不对心,既然陛下能用我,以后也必然会用你。伯父今日同你说句心里话,虽我们都是辽东将门出身,但你我毕竟同吴、祖两家不同,说起来我曹家还是山西大同人,陛下出身哪里你当知晓,再加上我们同他们这些年除公事外私下已极少有来往,陛下目光如炬,对此瞧得清清楚楚,要不然此次哪怕有王阁老举荐,伯父我也不可能当上这个总督。”
“侄儿受教了……。”曹文诏这番话的确说到了曹变蛟的心里,刚才要说曹变蛟心里没半点想法是不可能的,毕竟他也被闲置了好几年了,每日除了去总参议府坐衙外,基本上无所事事,再加上他可比曹文诏年轻了二十岁,正当年的时候,怎么闲得住呢?
自己的侄子自己清楚,而且说实话曹变蛟是他们曹家二代中的佼佼者,能力非但不亚于自己,甚至还比曹文诏略强些。而且在之前辽东一战中,曹变蛟得了攻进沈阳的首功,现在他的爵位可比曹文诏还高,是三等侯爵。
“等正式旨意下来,我会入宫见陛下,到时候看看情况,假如有可能的话在陛下面前为你……。”
“不必!”不等曹文诏把话说完,曹变蛟就抬手拦住:“国家大事伯父还是依陛下的意思去做更为稳妥,我等事陛下如不问,伯父就不必提,一旦提了惹得陛下不快,反而不美。此次伯父好不容易等来的机会,千万不要因为大意坏了事。”
“也罢……。”曹文诏凝神想了想点点头,曹变蛟说的没错这件事就算提了皇帝也不一定认可,万一皇帝不高兴收回成命不反而坏事了么?可惜了,原本他还觉得如果曹变蛟也能一起去巴达维亚的话最好不过,他们伯侄两人联手,区区蛮夷根本不在话下。
暂时把刚才说的放到一旁,曹文诏和曹变蛟聊起了去巴达维亚任职的事,按照今日王晋武的说法,他是去巴达维亚担任总督的。可打仗曹文诏拿手,当总督还是头一回,而且巴达维亚地处南洋,那边可不是大明本土,这个总督究竟怎么当,曹文诏把曹变蛟找来除了伯侄两人分析这个喜悦外,还打着向自己这个侄儿求教一番的想法。
他们伯侄二人都在总参议府任职,对于大明在南海的战事情况并不陌生。从郑鸿逵那边送来的情报和战事进展,除送往宫中外,同时会有一份送至总参议府。
虽然总参议府的情报只牵涉到军事方面,对于其他基本一笔带过。可就算如此,总参议府这边对情况很是了解,尤其是大明联合舰队已拿下巴达维亚的捷报今天刚刚抵达,曹家伯侄二人已经知晓。
对于为何要在巴达维亚设置总督,并且让曹文诏去,两人心中都有些预判,但事实究竟是否自己所想,去了那边又如何做,这是必须要提前考虑的。对此,曹文诏和曹变蛟相互讨论了起来,这一聊就是整晚,而且在聊的尽兴时,曹文诏还特意找出关于南洋的地图来摊开,指着上面巴达维亚的位置略有激动地说着。
曹变蛟为曹文诏谋划建议,关于这件事直到凌晨这才谈完,之后曹文诏虽躺在床上却久久不能合眼,心中激动而期盼。好不容易迷迷糊糊地睡了一会儿,突然外面传来声音,说是宫中来人传旨,让曹文诏立即入宫。
接了旨意,曹文诏洗漱更衣,急急就入了宫中,等来到乾清宫后皇帝朱慎锥已等着了。
在乾清宫曹文诏呆了一个多时辰才出来,相比入宫前的略显忐忑,出宫时的曹文诏心中有了底气,走起路来步步生风,更是神采飞扬。
第二日,朝廷正式下达调任金吾将军曹文诏为巴达维亚总督的圣旨,曹文诏得了旨意后在京中并没多呆,很快就带着亲卫离京,先从京畿直接去了山东,然后从山东坐船南下,半个月后他的坐船抵达巴达维亚,登上了巴达维亚的土地。
在曹文诏抵达巴达维亚的时候,提前接到消息的郑鸿逵和王夫之已在码头亲迎了。
朝廷派曹文诏来担任巴达维亚总督,这个安排有些出乎郑鸿逵的预料,原本他以为朝廷会派其他人来,比如李信和卢象升这样的官员,可谁想居然是曹文诏。
要说曹文诏,无论是官职还是身份都不低,可问题曹文诏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武夫,虽这些年在总参议府任职,但除了统兵作战外从没担任过一地的军政职务。
哪怕曹文诏当过地方指挥使也好,可问题在于曹文诏自入军中后一直在边军和辽东打转,对于地方政务根本就没什么经验。皇帝突然选了这样一个人来担任巴达维亚的总督,这实在让人意外。
不过既然有了人选,不管是曹文诏也好还是其他人也好,这对于郑鸿逵来说都是件好事。说实话,原本郑鸿逵认为在拿下巴达维亚后南海的战事会很快结束,毕竟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舰队主力先被歼灭,巴达维亚的守军也全部俘虏,就连东印度公司在远东的三位董事中的雅各布董事也落到了自己手里,而其他两位董事在内乱中已经丧生,巴达维亚总督赖尼斯自裁,最高军事指挥官卡佩伦将军成了俘虏,东印度公司在远东的总部被一网打尽。
在这种情况下,荷兰东印度公司在远东的殖民地按理说能一纸传召而定,失去了总部的其他殖民地虽有守军和官员,可他们的结局已是注定了的。
可万万没想到,当郑鸿逵意图逼迫雅各布董事和卡佩伦将军等,让他们下令东印度公司全部殖民地向大明投降,承认战败的时候却遭到了拒绝。
其中卡佩伦将军表示他自从舰队战败后就仅只是名义上的军事长官了,而且在之前巴达维亚的内乱中由于他的中立行为导致了巴达维亚被大明偷袭而陷落,在这件事上他是罪人,既然是罪人就已没有资格继续担任最高军事指挥官了,所以他认为自己没有资格让其他殖民地的军队放下武器向明军投降,也不愿意这么做。
至于雅各布董事就更不用说了,作为三位董事中侥幸活下来的他现在对大明现在是恨得牙痒痒的,认为大明趁巴达维亚内乱突然出兵,占领巴达维亚是违背了当初双方和谈的基础。这样的行为是无耻的,更是背叛了相互的信任基础,而现在作为俘虏的自己绝对不会因为如此承认战败,更不用说以董事会的名义让各殖民地投降了。
如果大明愿意和谈,必须先退出巴达维亚,让自己重新掌控巴达维亚后再双方启动继续和谈。这代表着应有的诚意,也是一种姿态。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用趁虚而入的方式用武力夺取巴达维亚后再逼迫他承认失败,这不仅是对自己的侮辱,更是对荷兰王国和东印度公司的挑衅。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雅各布董事和卡佩伦将军都拒绝了明军的要求,哪怕郑鸿逵威逼利诱也对他们毫无办法。郑鸿逵和王夫之也没想到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无奈之下只能依靠明军的力量用武力来逐步解决其他殖民地的问题。但这样一来,就需要动用军力和继续作战了。
别看拿下巴达维亚没多少力气,可实际上假如没有巴达维亚的内乱和提前潜入的奸细,郑鸿逵要凭借手中军力打下这个地方可不是简单的。此外,东印度公司其他几个殖民地所在的兵力虽然不多,但堡垒异常坚固,再加上地利之便,明军要强攻没那么容易。
再加上现在的巴达维亚表面上虽然恢复了秩序,可实际上却暗流涌动,不光是巴达维亚城内,就连巴达维亚城外周边地区也是如此。
居住在这里的欧罗巴人(荷兰人)、当地的土著和华人,再加上教会的势力等等,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给郑鸿逵带来不少麻烦,虽然郑鸿逵试图去解决这个问题,可却一直没太好的办法,无奈之下只能以武力继续实施军管方式,可这样一来就导致明军必须把一大部分精力放在稳定巴达维亚上面,没办法调用全部力量逐一解决其他殖民地尤其是马六甲地区。
现在曹文诏来了,由他担任总督不管是否合适,但至少能把郑鸿逵从巴达维亚的泥潭里拉出来,让他能腾出手来应对接下来针对其他殖民地的军事行动,这对于他来说却是一件好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