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老友相会与再次惨败的左良玉
大同十二年(1636年)四月二十日,夜,黄河新堤畔。
震天的欢呼渐渐平息,但沸腾的热血与成功的喜悦却化作更浓烈的烟火气,弥漫在黄河新堤附近的旷野上。
巨大的篝火熊熊燃烧,噼啪作响,映红了无数张疲惫却写满自豪与兴奋的脸庞。空气中弥漫着烤肉的焦香、果酒的醇厚以及汗水和泥土混合的气息,一场属于建设者的庆功盛宴开始了。
大同社调集了附近农场大量的物资:整只的烤羊、炖得酥烂的大块猪肉、成桶的鱼汤、堆积如山的馒头,没有精致的杯盘,没有繁复的礼仪,农户们搬来自家的桌椅板凳,围坐在一起,用粗瓷碗盛酒,用手撕肉,大声谈笑,划拳行令,享受着这片刻的快乐。
夏允彝、徐孚远、彭宾在一个围着篝火、正和几个同样肤色黝黑的汉子大声说笑的背影前,停住了脚步,夏允彝带着难以置信的迟疑唤道:“卧…卧子?”
那身影闻声回头,还真是陈子龙,只是他们更加认不得了,但眼前这人,皮肤被晒得黝黑发亮、刻满风霜痕迹的脸庞,额头和眼角是深刻的皱纹,嘴唇有些干裂,唯有一双眼睛,在火光映照下依旧明亮有神。
若非那依稀可辨的轮廓和熟悉的眼神,夏允彝几乎不敢相认——眼前这个形同老农的汉子,竟是当年那个风流倜傥、诗酒唱和的江南才子陈子龙。
陈子龙仔细辨认来人。片刻,巨大的惊喜瞬间点亮了他的脸庞:“仲彝?”
他猛地站起身,几步跨过来,张开沾着泥灰的双臂,狠狠给了夏允彝一个结实的拥抱!力道之大,让夏允彝都晃了一下。
“哈哈哈!真是你们!老天开眼,让你们赶上了这千载难逢的好日子!”陈子龙松开夏允彝,又用力拍了拍徐孚远和彭宾的肩膀,脸上是毫不掩饰的激动和喜悦。
“快!快坐下!正好,这里还有几位老朋友!”他拉着三人挤到篝火旁,对着那几人介绍道:“来来来,仲彝他们来中原了。”
那几人抬起头,煤气灯的映照下,夏允彝他们也认了出来——竟是黄宗羲和任大任。
“太冲兄!肩吾兄!”夏允彝三人更是惊讶。几年前黄宗羲和任大任说要来江北,很快就失去了消息,没想到却在中原见到了他们。
“仲彝兄!久违了!”黄宗羲和任大任也起身,热情地招呼,几年未见,在这黄河改道的庆功宴上重逢,众人皆是感慨万千。
陈子龙倒满几碗果酒道:“别愣着!赶上了就是有口福!今儿这庆功宴,酒肉管够。”
众人围坐篝火旁,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周围是农户们豪迈的划拳声、粗犷的歌声和开怀的大笑,气氛热烈而粗犷,这种氛围,与江南士林的文雅宴饮截然不同,确实让人心情舒畅。
酒过三巡,夏允彝放下酒碗,看着眼前几位老友,陈子龙询问道:“仲彝你怎么来中原了?”
夏允彝则将自己这半年来的遭遇——福建清田的雄心、士绅的阴狠反扑、蒋老夫人的自尽、官场的妥协、自己被罢官的结局娓娓道来。他的语气平静,没有太多的愤懑,反而带着一种尘埃落定后的清醒与释然。
“一路行来,见火车飞驰,田野丰饶,百姓虽劳作辛苦,却神色安泰,眼中多有希望。及至今日,目睹这黄河改道,人定胜天之壮举。”夏允彝的声音顿了顿,目光扫过眼前奔腾北去的黄河新流,又看向陈子龙、黄宗羲、任大任他们,长长吐出一口气,脸上露出一种近乎洒脱的笑容:
“某算是想通了。与大同社这改天换地、泽被苍生之功相比,朝廷百官无能,士绅贪婪,上下离心,不过是在苟延残喘,徒耗民脂民膏罢了。与其让他们继续祸害天下,鱼肉百姓,不如由大同社拯救这天下苍生!”
他语气带着后怕与庆幸道:“某甚至不敢想,若没有大同社这十年励精图治,北方连年大旱蝗灾之下,那亿万百姓,该是何等凄惨的境地!”
“仲彝兄此言,深得我心!”任大任用力点头道:“若说这天下,真当有德者居之,那么最有德者,必是元首无疑!肩吾有幸随侍左右,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元首待人,无论贵贱,皆以诚相待,毫无架子,论公,夙夜匪懈,呕心沥血,只为民生社稷,论私,更是克己奉公,俭朴自守。其胸襟气度,实乃肩吾生平仅见!与南明朝廷那些尸位素餐、争权夺利之辈相比,直如云泥之别!”
黄宗羲也接口道道:“不错。在水利三司这一年多,接触各地数据,统筹工程物料,方知大同社治理之精密高效,远非旧制可比。其以工代赈,兴修水利,推广良种新法,处处以民为本,以实绩为先。我等昔日纸上谈兵,坐而论道,如今亲历实务,才知治国平天下,非空谈道德文章可成,需脚踏实地,需真金白银,需组织调度,更需真正心系万民!唯有大同社,能聚此民心,成此伟业!”
陈子龙举起酒碗,目光灼灼地看着夏允彝:“仲彝!既然来了,就留下吧。”
他指向远处被驯服北去的黄河道:“看看这黄河!某虽辛苦,一身泥水,但亲眼看着荒漠变良田,草原起新城,更亲手参与这移山倒海、驯服黄河的千古伟业!让这奔流万年的母亲河,按照我们的意志,去滋养北方的千万亩干渴土地!
此等人生,方不负我辈读过的圣贤书,方不负这一腔热血!留在这里,一起做点真正利国利民的事业吧!”
夏允彝想了想道:“我还是先见见徐师再做打算。”
他经过金圣叹和高登的开解之后,已经明白。他们几社依靠自身的力量结社,虽然想要振兴朝廷,但只要损害的是士绅的利益,国策就推行不下去,这是他们的根基决定的。所以他也不需要找徐晨去开解了。
但他还是很难接受自己一下子就投靠大同社的行为,所以打算去京城见见自己恩师徐光启。
陈子龙豪爽地一拍他肩膀:“也好!徐师在京中主持墨子院,我也有好几年未曾拜见了!待此间事了,我们一同进京!”
他举起酒碗,“来!为这黄河改道工程成功,干了这碗酒!”
“干!”几只粗瓷碗重重碰在一起,酒液四溅。
大同十二年(1636年)四月下旬。
北方在庆祝黄河改造工程完工之时,南方的湖广却处于一场大战当中。
大同社在长江一线增兵之后,不但侯恂惶恐,大肆扩军自保。湖广的左良玉也是惶恐无比,甚至他比侯恂更加慌张,侯恂好歹还有一条长江防线可以作为屏障,他只有汉水做屏障不说。
湖广内部还有大同军虎视眈眈,但他这些年想尽办法都没有剿灭大巴山的大同军,反而让他们越发壮大,势力都快扩张到谷城。
面对自己被大同军内外夹击的囧境,他决定放手一搏先消灭大巴山的独立师,解决内忧再与大同军一战。
左良玉一方面联合四川总兵侯国柱,另外一方面与湖广士绅的乡勇结盟,集结了5万大军,兵分四路,气势汹汹杀向大别山根据地,想要一举剿灭大同军独立师。
湖广,大巴山深处,独立师指挥部。
地图铺在简陋的木桌上,油灯的火苗不安地跳动着,映照着师长李国栋紧锁的眉头。
地图上,代表敌军的红色箭头如同毒蛇般从四个方向深深插入代表根据地的区域。
“左良玉本部主力两万,由其马进忠、金声恒各领上万精锐,已逼近方家堰。”
“四川总兵侯国柱,率一万‘白杆兵’,号称山地战无敌,正从西面巫山方向压来!”
“湖广士绅拼凑的乡勇团练两万,由几个大族头领指挥,从东南方向的金厢坪、一带包抄!”参谋长刘云眉头紧皱道。
左良玉虽然号称有10万大军,但真正能打仗的不足5万人,精锐只有不足万人,更关键的是左良玉的主力要守着汉水一线,这也是他屡屡围剿独立师,但却无功而返的原因,因为他拿不出太多的军事力量。
但这次左良玉豁出去了,拿出的最大赌注把自己的精锐交给了马进忠和金声恒不说,还联合了四川的侯国柱,和地方士绅的乡勇,意图将扎根大巴山数年、已成心腹大患的大同军独立师彻底碾碎。
李国栋笑道:“又是分兵合击这一套,而且这一次还是三股势力联合,出卖队友可是明朝军队的习惯,敌人看似人多势众,实则各怀鬼胎。”
独立师教喻李强道:“我们还是按照以前的战术,牵制敌人主力,想办法歼灭敌人一部人马,打破他们的包围圈?”
李国栋点头道:“命令谷城、房县、竹溪方向的民兵队、游击队,不惜一切代价,给我死死缠住侯国柱的白杆兵和金声恒部!依托山林,层层阻击,袭扰粮道,制造恐慌!不求歼敌,只求拖住!让他们寸步难行,疲惫不堪!”
“二、命令南线民兵,对马进忠部进行袭扰,佯装主力仍在,让其不敢冒进!”
“三、独立师一、二、三团,四团,警卫营,炮兵连,所有能战之兵,立刻集结,隐蔽机动,目标——东南方向,金厢坪!给我吃掉那两万乡勇!”
“师长,集中主力打乡勇?”一名参谋刘云有些迟疑,“侯国柱的白杆兵和金声恒才是硬骨头。”
李国栋道:“白杆兵擅长山地,金声恒是左良玉悍将,啃他们费时费力,伤亡大!乡勇人多,但装备差,训练无,指挥混乱,士绅老爷们惜命得很!打掉他们,既能重创士绅根基,断敌一臂,又能缴获大量物资补充我军,更能震慑其他三路!柿子,要捡软的捏!”
李国栋看向李强道“教喻,老家就交给你了,死死的拖住其他几路大军,等我回师。”
李强点头道:“你也小心。”
分配好任务之后,李国奇带着独立师的主力杀向金厢坪。
金厢坪,一处相对开阔的山间谷地。两万湖广乡勇在此扎下连绵营盘。营中篝火点点,喧闹嘈杂。
这些由士绅家丁、佃户强行征召、甚至混杂着地痞流氓组成的队伍,纪律涣散。军官们在营帐中饮酒作乐,士兵们则聚赌喧哗,警惕性极低。他们以为身处大军后方,安全无虞,只等主力击溃“山匪”,他们便去接收地盘,抢掠一番。
“轰!轰!轰!”
突然,几声沉闷的炮响撕裂了寂静!炮弹带着凄厉的尖啸,精准地砸进乡勇营地中央!火光冲天,血肉横飞!紧接着,四面八方响起了震耳欲聋的喊杀声和密集的枪声!无数黑影如同从地底钻出,迅猛扑向混乱的营地!
独立师主力,如同下山猛虎,在李国栋的亲自指挥下发动了雷霆一击!
先炮火开路,而后是手榴弹从天而降。火枪齐射。一轮炮轰,射击两万把乡勇炸的人仰马翻,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四处乱窜。
“杀!”李国栋手持着长枪,率领5000独立师主力,杀入营中。独立师士兵三人一组,五人一队,凶狠地突入敌营,分割包围。
乡勇们彻底懵了,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死亡风暴,瞬间崩溃!有人还没摸到武器就被打死,有人吓得跪地求饶,更多的人像没头苍蝇一样哭喊着四散奔逃。那些平日里作威作福的士绅子弟军官,此刻比兔子跑得还快,根本顾不上指挥。
战斗几乎是一边倒的屠杀!独立师战士势如破竹,所向披靡。仅仅一个时辰,金厢坪的战斗便宣告结束。
两万乡勇土崩瓦解,被歼三千余人,俘虏数千,其余溃散入山林,武器辎重丢弃无数。几个带头的士绅头领,一个被当场击毙,两个在逃跑中被俘。
“速速打扫战场!补充弹药给养!伤员就地安置!主力立刻转移,目标——方家堰!”李国栋道。
时间就是生命,他必须在左良玉反应过来之前,再咬下一块肉!
金声恒率领上万精兵正沿着山道向方家堰方向稳步推进。
方家堰地处山谷,两侧山势陡峭,林木茂密,谷底道路仅容数人并行。
金声恒并非莽夫,他派出斥候上山探查。斥候回报,两侧山林寂静,未见异常。金声恒心中稍安,但仍下令部队收缩队形,快速通过。
当他的前军完全进入山谷,后军也踏入谷口时,异变陡生!
“轰隆!轰隆!”几声巨响,谷口和谷中几处关键位置被预先埋设的炸药炸塌!巨石滚木轰然落下,瞬间封死了退路和分割了队伍!
“打!”一声暴喝从山顶传来!
刹那间,两侧山坡上枪声大作!密集的弹雨如同泼水般倾泻而下!手榴弹像冰雹一样砸进挤成一团的官军队列中!爆炸声、惨叫声、战马嘶鸣声混杂在一起,整个山谷瞬间变成了人间地狱!
“不要慌,组织起来反击”金声恒大吼,试图组织反击,但队伍已被分割,地形极其不利,士兵在狭窄的山谷里根本施展不开,成了活靶子。
他挥舞着大刀,怒吼着指挥部下向一处看似薄弱的山坡冲锋,试图打开缺口。
“砰!”一声清脆的枪响。
金声恒高大的身躯猛地一顿,胸前绽开一朵血。他难以置信地低头看了看,又抬头望向枪声传来的方向——山坡上一块岩石后,一个年轻的战士冷静的清理枪管,准备瞄准下一个目标。
这位左良玉麾下的悍将,带着满腹的不甘和惊愕,重重栽倒在地。
主将阵亡,成了压垮官军的最后一根稻草。残存的官兵彻底丧失了斗志,要么跪地投降,要么丢盔弃甲,亡命般向谷口未被完全封死的小缝隙挤去,自相践踏,死伤无数。
方家堰伏击战,金声恒部被击溃,金声恒本人授首的消息传到另一路的马进忠耳中,他毫不犹豫,立刻放弃原定计划,带着本部一万多人马,头也不回地仓皇逃回谷城,紧闭城门,再不敢露头。
西面,被民兵死死缠住、在山林里疲于奔命的侯国柱,正为啃不动硬骨头而焦躁,突然接连收到乡勇崩溃、金声恒全军覆没、马进忠逃回襄阳的消息。顿时没了战斗的意志,担心自己被围攻,哪里还敢恋战,立刻下令全军撤退,带着士兵,狼狈不堪地退回四川境内,发誓再也不蹚湖广这浑水。
至此,左良玉精心策划、声势浩大的四路围剿,在短短十余日内,便以惨败告终。损兵折将超过一万五千人,不仅未能伤及独立师根本,反而让李国奇抓住战机,利用缴获的武器弹药和俘虏兵员,趁势发起反攻。
独立师连克谷城周边五县,将根据地范围大大扩展,兵锋直指襄阳外围。
襄阳城,总兵府。
左良玉脸色铁青,坐在太师椅上,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扶手。下首坐着几位侥幸逃回的士绅将领,个个如丧考妣,面无人色。
“废物!统统都是废物!”左良玉猛地一拍桌子,茶盏震得跳起,“5万人的联军居然败的这么惨。”
一个军官哭丧着脸:“大帅…非是我等不尽力啊!那…那李国奇狡诈如狐,主力尽出,我等的乡勇,实在抵挡不住啊!金将军的上万精兵不也。”
“住口!”左良玉厉声打断,提到金声恒,他心都在滴血。那是他的爱将!他上万精锐啊!
他强压怒火,看着眼前这些失魂落魄的军官们,心中一片冰凉,一个独立师不到万人,他联合湖广大半的力量都打不过,大同军主力一来,他的襄阳城还能保得住吗?
“滚!都给我滚出去!”左良玉烦躁地挥手。将士们如蒙大赦,慌忙退下。
空荡荡的大厅里,左良玉颓然靠在椅背上。窗外是襄阳城惶惶不安的暮色。
大同社在江北厉兵秣马,高大壮对他虎视眈眈,如今大巴山的李国奇又羽翼更丰,他左良玉和这半壁湖广,已是风中残烛。五万大军围剿的惨败,彻底击碎了他最后一丝侥幸和雄心。一股深重的无力感和寒意,笼罩了他,他竟找不到一条出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