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兵皇

第十二章灭赵的最大问题所在


    大军围城,韩国南阳假守腾亲自出迎,主动投降並献出南阳地。
    “腾將军深明大义,我代表大秦接受你的投降,从今起你將成为大秦一员,你的新任命稍后秦王会颁发下来。”熊俊拍了拍腾的肩膀道。
    “谢元帅,腾必定庶竭駑钝,报效大秦。”腾抱拳道。
    秦王遂任命假守腾为京师內史。
    南阳地被大秦接收后,大秦以该地为前进基地,作进攻韩国的准备。
    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熊俊下令內史腾率领两万秦军南下,渡过黄河进攻韩国。
    歷史上,內史腾一举攻克韩都新郑,俘获韩王安,继而占领韩国全境,灭亡韩国。
    內史腾对韩国了如指掌,加上熊俊大军的策应,又加王翦的协助,行军进展十分顺利,於秦王政十七年俘获韩王安,韩国就此灭亡。
    韩国有一强將,可是凭著他一人之力,无法扭转全局,比较此时的秦国太强,而韩国却是最弱的一国。
    此强將就是穿越而来的熊海均心腹,名为熊小兵的炎级强者,他见韩国灭亡在即,果断选择独自一人逃离,对韩王安的生死不管不顾。
    熊俊对此人,却是一无所知,根本就不知道他的存在。
    因为熊小兵独自逃离,韩王根本就没能派遣他出战,因此一战下来,秦国根本就不知此人的存在。
    熊小兵为人低调,加上他只想享乐,根本就没有雄霸之心,因此在韩国也不出头,只为韩王默默做一些事。
    秦国用绝对优势兵力,突然袭击,將韩国一举攻灭,占领了地处“天下之枢”的战略要地,在统一中国的战爭中,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笼络燕齐,稳住魏楚,初见成效,秦国灭了韩国,其他五国都没有过激表现。
    前236年,赵、燕两国发生战爭。
    熊俊立马就召见各大將,共商灭赵之战。
    “赵国出兵攻燕,王翦將军对此有何看法?”熊俊坐於大帅之上,问王翦。
    “末將认为,此乃灭赵的大好时机。”王翦站出,抱拳道。
    “这是自然。”熊俊轻轻一笑,接著道:“赵国与燕国大战,国內必然空虚,我等因分兵两路进攻赵国。”
    “末將愿领兵出战。”王賁站出请战。
    “我命令。”熊俊点了点头下令:“王翦领军五万,由閼与进攻,连下数城,匯军於邯郸。”
    “末將领命。”王翦站出接军令。
    “王賁率领韩国编军三万,援助燕国,藉机反攻赵国,与我大秦军队匯军於邯郸。”熊俊再次下令。
    “末將得令。”王賁站出接军令。
    “此次发起战事之由,还是以上党郡为话题,赵国吃掉了原本韩国献上的领土,侵犯了我大秦的威严。长平之战,並未就此画上句话,眾將准备准备,出征吧!”
    决策下,熊俊將战略方针反馈与嬴政,並让嬴政调集十万大军,一举向赵国发兵。
    李斯、尉繚之谋,以间谍挑拨活动,挑起燕赵两国之间的战爭,待燕赵战起,熊俊抓住时机,以救燕为名派王翦与王賁二人,出兵分別夹攻赵国。
    熊俊亲率十万大军,从南面进攻赵国,剑指赵国南部,直逼邯郸而去。
    秦军从西面、西北面、南面三路攻赵,以陷赵军多面作战、落於腹背受敌的困境。
    王翦率军进攻太行山之战略要地閼与,使这个早为秦国垂涎的战略要地一举被秦拔除,从而打开了从西面进攻邯郸的通道。
    王賁得到命令,转攻韩阳(閼与之北),也顺利攻克,这样邯郸的西北方向即失去了屏障。
    熊俊亲率大军从南阳出发,攻占鄴邑所属之安阳。
    至此,秦军已推进到邯郸之南,仅与赵都邯郸相隔一条漳水和少数城邑。
    一路战下来,嬴政及时调拨各路军队匯集,使得秦军不减反增,军队总兵力已在三十万之上。
    秦军虽有30万之眾,但由於受到赵20万大军的顽强抗击,在攻占上述地区后,即被阻於现地。
    赵国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而且有了两个超强的大將,竟然顽强的阻挡了秦国的进攻。
    这两位大將,分別是前將军熊小兵,还有上將军何晓天。
    没错,熊小兵逃离了韩国,前往赵国见到了何晓天。
    这个何晓天就是何进的心腹,同样是个炎级强者。
    何晓天与熊小兵不同,他是个有野心的人,在赵国名声赫赫,熊小兵很容易就找上了他。
    三路大军久攻不下,使得熊俊大急,他突然想起了史上,秦军受阻,而后三军並成一军,编为独立作战部队。
    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何晓天,这个穿越而来的人,这才是让熊俊头痛的事。
    “看来,歷史要慢慢改变了。”熊俊嘆息,他知道何晓天肯定会顽强阻止,秦国统一六国將难上加难。
    秦王接到熊俊的请求,立马对各部下詔,再从各地调集兵马,总数约达四十万,交由熊俊统一指挥。
    “我军总兵力达四十万,赵军不过二十万,我大秦乃是虎狼之师,赵军不过是待宰之羊,此战我们必胜。”熊俊召集眾將於武安,坐于帅位之上道。
    “大秦必胜!”王翦第一个站出来大喝。
    “必胜!”秦国眾位將军应道。
    “如今我们与赵都邯郸相隔一条漳水,只要度过漳水即可兵临城下,奈何赵军有两大猛將,让我们一直停滯不前,各位將军可有破敌之策?”熊俊罢手而问。
    “元帅,如今赵国两猛將不足为虑,只要久战必可破,末將担忧的只有一人。”王翦道。
    “何人?”熊俊问。
    “李牧。”王翦应声而答。
    “李牧?”熊俊闻言大惊,在王翦点头之际,他想起了李牧此人:“嗯,此將必须死。”
    李牧可是赵国大將,有著天下大將军之名,战国时期的赵国军事家,与白起、王翦、廉颇並称“战国四大名將”。
    战国末期,李牧是赵国赖以支撑危局的唯一良將,素有“李牧死,赵国亡”之称。
    没错,这李牧必须死,不然秦国要统一六国,就是做白日梦。
    李牧大破匈奴,待桓齮挥军越太行山,进攻赵国腹地,赵王必將急调在北方戍边抵御匈奴的名將李牧,带兵抗秦。
    “李牧大破匈奴,镇於北方,如赵覆灭之际,他必然挥军来救。”王翦又道:“我有一计,可除李牧。”
    “不。李牧交我除掉,你们只需围邯郸。”熊俊罢了罢手,脸色一正,下令道:“我命令,桓齮將军领兵两万,越太行山,拉成扇形包围,给我死死封死邯郸进中山,通往燕国之路。”
    “末將领命。”魁梧的桓齮站出接令,接著问道:“为何要封死通往燕国之路?”
    桓齮大惑不解,要知道赵国攻燕,我军可是出兵救燕之名,难道还会赵与燕有私通?
    “北过匈奴,李牧必然过太行山,联合赵都大军围攻我军,因此封死中山,你可明白?”熊俊望去问。
    桓齮点了点头,算了明白了。
    熊俊的意思是怕李牧占据太行山,疏通中山之路,將进攻燕国的军队引回援,形成两面由太行与漳水的夹击。
    如果赵国有三军,都成拥军二十万,顽强的抵挡著秦军攻进,在燕国通道的驁城有十五万,还有李牧麾下的八万军。
    如果李牧达到双面攻势,赵军总兵力將达到四十三万,到时兵力甚至超过大秦,秦军將没有优势兵力之说。
    “我命令,王翦领军十万,务必在李牧回援之前,抢占漳水。这是死命令。”熊俊再次下令。
    “末將,誓死夺下漳水。”王翦领军令。
    “军人以完成使命为荣!我希望你们都能完成自已的使命。”熊俊扫视眾將道。
    熊俊此话,激起了眾將心中的热血,个个士气都冲天而起,信心百倍。
    赵国议事厅。
    赵王召集文武商议,即將面临的邯郸保卫战役。
    “根据探子情报,秦军分两路將邯郸门户封住,意图逼我们渡河进齐,或是撤於渤海。”赵王深深吸了一口气道。
    “大王无忧,有我何晓天在,秦军就別想渡过漳水。”何晓天站出来,信誓旦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