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刀行

第十七章 深山师与徒


    敢与天下也敌,需是何等人物,才能有这般气魄。望著眼前这个男人,孟离首次生出过於轻视的感觉。
    也许他这位师父真是一位了不得的大人物!
    “师父,您究竟是谁?”孟离痴痴问道,双目中神采绽放。名师之下无弱徒,这让他又生出不少遐想。
    燕姓男子道:“若你执意询问,为师告诉你也无妨,只是切记以后行走江湖,千万不要提起为师的名讳,否则万劫不復。”
    孟离双手抱拳,洗耳恭听。
    男子哈哈笑道:“为师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姓燕名行观,有人称我为大漠刀客,也有人称我为乱世小魔头,江湖中六大魔头之首的伏背老人,便是我的父亲。”
    听到燕行观自报家门,孟离嚇得心头猛颤,孟家村位置偏僻,江湖传闻少有流传,可六大魔头的名头,还是会经常听到,尤其是其中的伏背老人,那可是小儿止啼的座上客。孟离小时,也没少被父母恐嚇。
    乱世小魔头,燕行观之所以会有此名號,是因为一段十余年前的往事。
    十二年前,由此人一手促成的神兵案,引得江湖动盪,上万名江湖人士因此丧命,除八大门派能保住元气不伤之外,无数中小门派纷纷重创,使得刚稳定不久的江湖势力重新划分。
    孟离年龄尚幼,未曾听过燕行观的传闻,不知其中厉害,不过倒也记住了自家师父那句话,日后行走江湖时,对其名讳绝口不提。
    燕行观手扶刀鞘,步至洞外,望著群山峻岭外的极北之地,內心感慨。
    在这偏壤之地,他將用两年时间塑脉换命,也不知两年之后,还有谁记得我燕行观。不过也好,江湖多纷扰,这些年无休止的廝杀,已让他心神疲倦,教一个徒弟调剂一下,倒也是一件趣事,更何况还是那个人的儿子。
    孟昔寒你明知我刀法更胜剑法,还要让他隨我学剑,怕的就是他继承了我这份恶业,不过世事无常,你的儿子最终还是选择了刀法之路,这是他自己选的,你可不要怪我。
    想到这里他又忽然摇头苦笑,內心暗道:不过,你有天道可观,这世上的一切都逃不过你的算计,想必这一幕早就在你的预料之中。
    天下共分十二州,南唐以北,同南唐一同各分六州的便是歷史更为悠久的北梁。
    南唐是从马背上打下的天下,立国至今不足五十年,相比之下,北梁却已拥有近六百年的悠久歷史,文化绵长,人才辈出。
    此时,北梁境地,一片云雾繚绕群山中,隱藏著一座深不见底的天然山谷。就在这山谷之下,一阵朗朗的读书声悠然迴荡。
    山谷之下,玉璧成墙,在这如同天幕的旷世玉璧下,堆积著一座宛如小山般的书堆。竹简、铁劵、纸籍、绢帛图纹,这世上一切可以记载文字传承的方式在这里都能看到。
    在书山之下,盘坐著一名十岁孩童,孩童手握竹简,摇头晃脑,隨著竹简上记载的內容大声诵咏,那迴荡於群山之间的朗朗读书声,便是出自他的口中。
    旷世玉璧之侧,是一张寒铁铸就的铁台,台上铸就五条粗如手臂的铁索,索链的尽头竟是一名黑髮转白的中年男子。
    被困於五条索链之下的白髮男子双目紧闭,沧桑的面容上看不出任何表情,只能让人感到一股英雄迟暮的壮烈之感。
    英雄未老,人已先衰,这股衰败,不仅是来自他的躯体,更来自他的灵魂。
    仿佛是听到了极远处的內心呼喊,男子忽然睁开双眼,从长久的闭关中甦醒过来。
    铁链哗啦啦地晃动,金鸣声顷刻间传遍山谷。读书孩童专心书籍,同时也能分心二用,察觉到谷內异常,便向那铁台看去。
    见男子已然甦醒,孩童兴奋道:“师父,您醒来了。”
    “听到了故人感慨,提前醒过来了。”被索链束缚的白髮男子点了点头,见到孩童手中的竹简后,笑道:“你这孩子,读书虽好,你却也不能把心思全然放在这上面,文虽有道,却不如武路坦途。我为你写就的《武道天经》,甚玄甚妙,为何不见你去练啊?”
    孩童將竹简藏於身后,委屈道:“师父的《武道天经》是炼心之法,徒儿天性散漫,实在沉不下心啊!”
    “唉!你这孩子,要我说你什么好!”白髮男子嘆一声道:“这《武道天经》乃是为师穷极一生的成就,除了比不上有逆天改命之能的《无漏经》,比之九大功法中的其余八大功法皆不逊色,多少人想学都学不来,你却还嫌弃。”
    听到“无漏经”三个字,孩童眼前一亮,连忙扑向书堆,从堆积如山的卷籍中挑出一张铁劵刻本。
    他捧著这张薄铁刻纹的典籍,疑惑道:“师父,我看这本《神功秘要》上写到,天下功法万千,唯有九大神功称尊,其中《无漏经》冠绝群功之首,可为何顶尖门派的传承功法中独独缺了这《无漏经》?”
    九神功是顶尖门派的传承根本,但这天下最顶尖的门派却只有八座。换而言之,这八座门派之所以能从眾多门派中脱颖而出,位列八大,靠得便是各自传承的八大神功,其中独缺《无漏经》。
    “无漏壁上无漏经!”白髮男子轻嘆一声道:“徒儿你可知道,当初《无漏经》下也曾诞生过一绝顶宗门。”
    孩童沉吟道:“师父说的可是那曇一现后被列为禁忌,使得天下间无人再敢提及的宗门?”
    白髮男子道:“正是传说中的逆命宗,四十年前此宗门已一己之力横压江湖,压得八大门派也抬不起头,不得不报团取暖。逆命宗行事毫无顾忌,最终引得极北的神秘之地降下仙力,一夜之间宗门尽灭,从此逆命宗便被列为江湖禁忌,无人再敢提起这三个字。”
    男孩骇然道:“凡仙两隔,最后竟引得那个地方出手,这个逆命宗实在是了不起!”
    白髮男子冷笑道:“一山难容二虎,逆命宗的存在的確是对那个地方构成了威胁,当年若非逆命老祖推演武道极致,以自身气数为这世间留下十份武道机缘,致使修为倒退,逆命宗也並非没有一搏之力。”
    男孩目光向书山中一扫,似是又想起不久前看到的一份辛秘传记,向自家师父请教道:“师父,听说逆命老祖的修为已经达到武破虚空的极致境界,曾引开天界宫闕而不入,这是真的吗?”
    白髮男子道:“世人皆说,宫闕之內便是仙界,那个地方的人也都是由此而来,但那毕竟只是传说,逆命老祖当年是否真的打开了宫闕?为什么又过宫门而不入,反倒留下武道机缘?这就不得而知了。”
    “师父,逆命老祖如此了得,可曾留下传人?”
    被自己困於铁台上的男子笑了笑,这个问题本是禁忌,但在自家这个极会读书的徒弟面前,他却没有什么好隱瞒。
    “逆命老祖的亲传弟子只有两人,这两人也是他的得意之作,其中一人,便是如今名震江湖的伏背老人。”
    “伏背老人!六大魔头之首?”孩童愕然,忙又问道:“那另一人呢?”
    男子笑道:“另一人的名头也不小,你可听过这几十年来替南唐镇守边关的无敌铁將?”
    孩童道:“就是那已一己之力镇压两界边关三十万冤魂的无敌铁將?”
    “无敌铁將韩嶗山,他便是逆命老祖第二位真传弟子。”白髮男子感慨道:“伏背老人,无敌铁將,这两人一个在江湖,一个在庙堂,都是人中龙凤啊!”
    “师父比他们又如何?”孩童忍不住心中好奇道。
    “和他们比?”男子拖著困住自己的索链自嘲道:“我一个废人又如何能与他们比?不过他们都在局中,反而不如我来得逍遥。”
    “局?什么局?”孩童迷茫。
    “破仙之局!”白髮男子將双手猛然向上一甩,困住他双手的两道索链被他灌注於手中的真气甩到两侧,狠狠撞击在山谷中的玉璧上。索链与玉璧相撞,发出的竟不是爆裂的声响,反倒是犹如奏鼓般的低沉之音。男子冷冷一笑,用仅能自己听到的声音细声道:“等著吧,《无漏经》的传人,很快就要出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