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市井小人物

第43章 南瓜饼


    说媒?
    张氏忙看了眼孙女,这种时候,姑娘家不适合在场。林夏禾也看懂祖母意思,进屋子去。
    张氏把媒人迎进来,“我儿子儿媳不在家,辛苦你跑一趟,先喝茶。”
    家中有女便是这样,她家日子渐渐好了,别人看得到。他们小门小户,没有大家闺秀那些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说法,姑娘们成天往街市上跑,若是有人中意,便会来打听。
    媒婆抿了口茶,眼睛已经打量完乔家宅院,小归小,却收拾得齐整,“您是当祖母的,我与您说也一样。方才那位,是您家四姑娘吧?”
    张氏说是。
    “长得可真水灵,这么好的姑娘,难怪让人满意。”媒婆笑着道,“我是个直爽的人,不和您兜圈子。我是受街市钟家所托,来给您家四姑娘说亲,您知道钟家吧?就是街尾卖香料的,他家小儿子正好二十,您家常去他那里买香料的。”
    两家都在街市上做生意,方才媒婆也看到林夏禾了,清清秀秀的小姑娘,听说勤恳得很,和钟家是门当户对。
    “这个……我想起来了,只是从前都没听说过。”张氏觉得有点突然,没听儿媳提起,也没有见钟家人上门过。突然找个媒人来提亲,让她有些困惑。
    “您有印象就好,那钟家也是殷实人家,和你家一样,都在街市讨生活。小伙子我见过,板正得很,和您家姑娘非常般配。”媒婆越说越激动,“他家是非常满意您家姑娘,若是您家有想法,我帮着安排相看,您觉得如何?”
    张氏对钟家只有浅浅的印象,具体有什么人,是个什么情况,她都不了解。
    但儿女婚事都得靠媒人的一张嘴,没有人会得罪媒人,她笑着道,“我听着也不错,不过这个事我做不了主。等我儿回来后,我告知了他们,不管结果如何,我都派人去与你说一声,你看如何?”
    “当然可以。结亲嫁女,都要慎重一些。不过钟家真的好,您家姑娘有福气的。”媒婆起身告辞,看张氏抓了一把榛子给她,她也笑呵呵地打开口袋。
    要想说成一门亲,有时得来来回回跑几十趟,她没指望一次能成,乔家说商量一下,便是有戏。媒婆走到门口,让张氏别送了,“您停在这里就行,不用再送了。回头有好消息,尽快来与我说啊。”
    张氏还是出门去送,结果看到自家门口停了一顶轿子,有一妇人走了下来,问是不是乔家。
    今儿怎么那么多人来?张氏心想。
    得知来的是王秀才母亲,张氏才恍然大悟,原来人家不是说说而已,而是真的上门探望来了。
    王夫人今儿没带其他儿媳,只带了小儿子。
    王闯手里提着礼物,“您是乔老太太吧,我娘来看您家四姑娘腿好了没。”
    “差不多好了,快进屋。”张氏把人迎了进去,才发现媒婆喝过的茶碗还在,招呼着夏禾出来见人,“你们看,是好得差不多了。不过她娘心疼她,让她在家多休息两天。”
    林夏禾帮着拿了新茶,“伯母,我真没事了。劳烦您跑一趟,真不用记挂着。”
    她有点不好意思,又不是什么大事。
    “不亲自来看一眼,我不放心。”王夫人拉着林夏禾坐,“我又给你带了些壮骨的药材来,等你养好后,上家中去玩。我很想你妹妹做的菜,听说你也在学厨艺,怎么样了?”
    林夏禾说做菜一般,但家中卤味都是她在做。
    “那也很不错,是一门好手艺。”王夫人说着,把话题带到刚刚看到的媒婆身上,“方才那个,是来说亲的吗?”
    “是啊,家中孩子们大了,都到了该成家立业的年纪。”张氏不说具体和谁提亲,八字没一撇的事,不好先声张,不然事情没成,影响孙女名声。
    王夫人听得出张氏的意思,不再问媒婆的事,而是问起夏禾,“你家孩子都好,夏禾的亲事是不是早就定下了?”
    “还没呢,她娘疼姑娘得很,不舍得她们太早出嫁。我家三姑娘到了十八才出嫁的,夏禾才十六,她娘只是帮着相看一二,还没定下人家。”张氏以为王夫人只是出于正常的关心,并没有多想。
    这时她家老头回来,忙起身去接木桶,“今日渔获很不错啊,这位是王夫人,就是王秀才的娘,你和他们打个招呼,再把渔获送街市上去。”
    乔有福听到“王秀才”三个字,立马热情过去问好,“早听说你们家儿子会读书,今儿来了在家中吃饭吧,我今日抓了头鳖鱼,正好加个菜?”
    说着,看夏禾去提木桶,赶忙让夏禾放下,“夏禾,你腿不方便,快别提了。”
    “祖父,我没事的。”林夏禾总想帮忙做点什么。
    王夫人看了儿子一眼,使唤道,“你可真没眼色,人家姑娘脚还没好,你帮着送街市去,反正你是常客,找得到乔记食铺在哪。”
    她不留下吃饭,让儿子快去快回,自个儿继续和乔家老两口说话。
    这几天,王夫人把乔家打听个清楚,林氏带着两个女儿二嫁到乔家。按理来说,这样的家庭,多多少少都有点嫌隙,不够亲近。
    但这会儿,乔老太太给林夏禾拿了帕子擦手,还把人拉着坐下,祖孙之间的亲近并不像演的。
    之前,王夫人觉得乔家兄妹感情好,林氏也是个明白人。现在这么一看,乔老太太好说话,乔老爷子也没端着长辈架子,家中有两个做好榜样的老人,下边的孩子自然不会差。
    至此,她心中有数了。
    等王闯回来的时间里,王夫人和张氏简单聊聊,都是一些家里寻常的事。
    在王闯提着卤味回来,王夫人得知是林氏送的,笑着道,“你们家还真是客气,看夏禾没多大事,我便心安了。老四,咱们回吧,你大嫂交代了,今日家中做午饭。”
    听到王家有做饭,张氏不再留人,而是带着孙女去送客。
    王夫人回到王家后,才感叹道,“乔家氛围真不错,这样的人家,一大家子的劲都往一处使,以后的日子不会差。”
    “娘好像很喜欢乔家?”王闯卖过门槛,立马有两个侄儿跑了过来,问他是不是带吃食回来,身上香得很。
    他把卤味交了出去,侄儿们才放开他,跑去了厨房。
    “你娘我活了大半辈子,看人的眼光不会错。乔家的家底是比不上咱家,但不代表一辈子都比不上。本来我没多想,今日看到那个媒婆,才动了点心思。”
    王夫人进了屋子,正好大儿媳过来,她当着大儿媳的面问儿子,“老四,你看夏禾怎么样?”
    “什么怎么样?”王闯一下没反应过来。
    “还能怎么样?”王夫人嫌弃地啧了一声,转头去看大儿媳。
    周氏立马琢磨出婆母的意思,分析道,“论人品样貌,夏禾姑娘都是好的。上回他们来家中操持席面,我把乔家兄妹都打量过,若说最出色的还是乔五姑娘,只是她年纪太小,乔家不会让她那么早出嫁。夏禾不如乔五姑娘那么伶俐,却勤恳得很,人品也不错,是个好姑娘。”
    “真要挑点什么,便是家世不如咱家一些,特别是四弟现在又有功名。”如果小叔子没有功名,那和乔家说亲,倒也可行。但小叔子好不容易考中秀才,如果是别人家,都会想法子高娶,没有人去低娶。
    王闯这下听明白了,脸颊慢慢涨红,“可是大嫂,我这功名,估计到头了。而且娶妻娶贤,人品才是最重要的吧?”
    “那你是愿意,还是不愿意呢?”王夫人道,“今儿那媒婆你也看到了,乔家大郎已经定亲,不是给乔家二郎说亲,就是给夏禾说的。要是你犹豫不定,你和乔家就没缘分了。”
    王夫人看得开,她家不缺吃喝,并不是非要找门第相当的。有了前三个儿媳的经验,她深刻领悟到,不仅仅儿媳的人品重要,娘家也很重要。说起来,让她最满意的是乔家整体的和睦。人不可能一辈子都一帆风顺,能和这样的人家结亲,往后小儿子有个什么事,乔家一定能帮上一二。
    王闯红着脸不敢看母亲,“娘,我……”
    “哎呀,大小伙子扭捏什么,愿意就是愿意,不愿意就说不要。之前给你相看了那么多,你每次挑毛病,我也没说你什么。麻利点做个决定,要是你愿意,现在就让你大嫂再去乔家,和林氏好好聊一聊,探探乔家口风。别被人抢了先,你就等着后悔吧。”王夫人催促道。
    “我……我愿意!”王闯被催着大声说了句,脸颊滚烫。
    “行,老大家的,吃过午饭你带着礼物去乔家。你办事,我向来放心,要是乔家也愿意,咱家再找人正式去提亲。”王夫人道。
    周氏问会不会着急了一点。
    “遇到好儿媳就要下手快,不然错过就是别人家的。这话你得记住,等和泽他们大了,你就懂了。”王夫人总算等到儿子点一次头,嘴角乐呵呵地压不住,“臭小子有眼光,等你成了亲,我可以安心去见你们爹了。”
    王家这边吃过午饭后,周氏准备了厚礼,打算去乔家找林氏。
    乔家那收了摊归家,张氏才提起钟家托媒人上门的事。
    屋内,只有林氏两口子和张氏老两口。
    “满仓,你在街市摆摊那么多年,钟家你了解吗?”张氏还是比较关心的,儿女亲事结得好,两家日子才会蒸蒸日上。要是没挑好亲家,往后便是仇家。
    乔满仓说印象不深,“以前没来往,只知道他家小儿子长什么样,具体如何并不知道。不过老胡也在街尾摆摊,不如我去问问老胡?”
    其他人都看向林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