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起来后,日子过得飞快,等乔绵绵走到巷子口,看到王家在搬东西,才意识到王家老二已经去入赘了。
“是绵绵你们啊,去哪了,最近怎么都不见你们人?”王寡妇笑呵呵地把手往围裙擦,“家里原来的床补了又补,现在二柱搬走,我买了一张新床。你们家人也多,我看你家生意好得很,打算啥时候换个大宅院?”
穷了那么多年,突然手里有了钱,王寡妇总是暗戳戳地和人炫耀,就想听人夸自己福气好。
乔绵绵装傻充愣,当作听不懂王寡妇的真实用意,“总会有换的时候,您去忙您的,我归家去了。”
“哎呀,你这姑娘就是勤快,一天到晚都想回家干活。”王寡妇还想说说自家的变化,乔绵绵却到了对面。
许家两个小孩正坐在家门口的石板上,他们爹娘出去干活没回来,许大虎便带着弟弟等在门口。
乔绵绵拿了两个柑橘分给他们,“大虎,你爹娘呢?”
“他们去河里洗手拉车了,让我和弟弟先回来,谢谢绵绵姐姐,我要一个就行,给弟弟吃。”许大虎今年七岁,因为爹娘帮人倒夜壶,附近小孩说他们身上有味,很少人和他们玩。
乔绵绵记忆力,这两小孩总是在家门口坐着,她对许家没什么印象,刚刚听三岁的许二龙说饿,又想摆脱王寡妇,才过来送柑橘。
“没事,你都拿着吧。”乔绵绵看许二龙生得白胖,眼睛黑溜溜的很可爱,伸手摸了摸,小孩儿还害羞,笑弯着眼睛躲到哥哥怀里。
乔绵绵回家时,爹娘都回来了。
闻到后厨传来饭香,乔绵绵心里有个不好的预感,转头去看祖母。
张氏无奈撇嘴,“你娘说你们出门辛苦,不想你们太累,今日她负责做饭。我觉得她说得也对,便没劝她了,待会能不能吃都吃饱,不能浪费粮食。”
尽管孙女做得好吃,但孙女不是家里的奴隶,总不能孙女天黑回来,都要等孙女来做饭。
“四姐,你们去歇会,我去看看娘做了什么。”乔绵绵不放心,还是去了后厨,“娘,我回来了。”
“回来就好,今日在王家怎么样,王家人好说话不?”林氏一边搅和着锅里的面条,见小女儿凑过来看,哼了一声,“你是不是怕我做得不好吃,特意来看看我煮什么?”
乔绵绵嘿嘿笑了下,“您怎么能这样想我?我是回来了,想来和您说一声。咦,今晚咱们吃面条啊。”
“是啊,我对自己的厨艺很清楚,今日好几个人来点菜,我都不敢接,只能说大厨不在。”林氏把烫好的面条盛出来,碗底放了一块猪油,再淋上卤肉的汤汁,搅拌搅拌,就可以吃了,“端出去吧,我再煮个鸡蛋汤,这几天你肯定忙得很,家里简单吃点就行。”
她温柔地拍拍小女儿的胳膊,再
去找鸡蛋。
“谢谢娘,您辛苦了。”乔绵绵笑呵呵地端着面条出去。
林氏心里甜滋滋的,感叹小女儿去鬼门关走一圈后,懂事多了。
想到王家很满意小女儿做的菜,林氏心里得意,她的女儿,可真有本事。
晚上吃得简单,一碗卤汤拌面,配上清清爽爽的蛋花汤,便是简简单单的一顿。
往后两日,乔绵绵几兄妹天刚亮就出门,连早饭都是在王家吃。
林氏收了陆昭的米,每天都去喊陆昭和青酒过来吃早饭。
不过青酒私下里会嘀咕两句,“乔夫人热情且好相处,就是她这个厨艺,比乔五姑娘差远了。这两日的早饭,番薯皮没削干净,酸菜还咸了。好想念乔五姑娘做的饭啊。”
他问了乔夫人,还得再过三天。这日子,可真漫长。
“再不行,也比你做的好。”陆昭吐槽完走快了点,不过他心里,也盼着日子快一点,他的嘴有点被养起来了。
而时间对于乔绵绵,过得非常快,两天从早到晚的备菜,再到最后一天的正席,她忙得脚不沾地。
前面的七道菜都上了,只剩下最后的一道八宝饭。
当蒸笼打开的瞬间,热气与香气瞬间扑面而来,碗倒扣后,糯米晶莹剔透般滑落在盘中,呈现出酱色的糖油光泽。
红枣、桂圆和莲子整齐地排成三个圈,糯香中裹着干果质朴的甜香,混着猪油的醇厚,最后淋上浅浅一层的桂花蜜。
乔绵绵用勺子试了下味道,糯米黏连拉丝,蜜糖的香甜中带着桂花的清香,吃起来不会浓腻,舌尖只残留少许的甜味。
坚果油香炸开,慢慢咬碎后,香味在舌尖蔓延开,让人想要继续品尝。
“可以了。”乔绵绵刚说完,林夏禾和乔家旺两兄弟能默契地抬下蒸笼,开始把碗倒扣,再倒上桂花蜜。
他们四个只用负责后厨做菜,洗菜有其他人,端菜也有王家请来的人负责。
当最后一道八宝饭送出厨房,端菜的人已经馋了许久。
“你说王家哪里请来的大厨,好生年轻,我都没见过?”
“我也不知道,但今天的菜真香啊,而且和大酒楼一样,也有雕花配菜,看着是色香味俱全。”
“我方才瞟了一眼,厨房里的都很年轻,想来那个最大的青年是大厨吧,另外两个小姑娘小得很,不可能有这种本事。”
“我也觉得,咱们快点去送菜,忙完后,我们也能尝一尝味道了。”
……
端菜的人一个个都饿了,吃席的人却非常满足地吃撑了。
今儿是正席,来的都是王家的亲朋好友,还有王闯的那些同窗。
他们吃了王家席面,全都在夸好。
正好王家和于家是相识,于夫人今日也带着女儿来用饭。
吃完最后一道八宝饭,王家在园子里搭了戏台,请了人来唱戏。于夫人趁着这个功夫,来找王夫人打听,“恭喜你了,可算是盼出头了。今日的席面比酒楼的还要好看和好吃,请的一定是很有名的大厨吧?”
王夫人看了眼于夫人身后亭亭玉立的姑娘,知道于夫人有在替于水清寻人家,她一开始以为于夫人看上小儿子来搭话,心里过了过,笑着道,“我请的大厨,现在还没什么名气,不过你也吃了,想来过不了多久,以后也会很有名气。”
“有这种厨艺,以后一定会好的。不知是哪家酒楼的大厨,以后我也去捧捧场。”于夫人道。
“不是酒楼的大厨,是街市上乔记食铺的乔五姑娘,我家老四很喜欢乔记的卤味,去吃了一次又一次。她带给我尝了后,我觉得不错,便请了乔五姑娘来掌勺。今日证明,我请的没错,你不知道是第几个来问我谁掌勺的了。”王夫人笑容满面,席面办得好,她有面子,往后说起来都开心。
于夫人没听说过乔记食铺,得知刚开业不久,心里记下了,打算之后去看看。若是可以,等女儿出嫁时,她也想请乔五姑娘来掌勺。
这时候的于夫人,以为乔五姑娘一定有些岁数,才会有那么好的厨艺。等她之后去乔记食铺寻人时,看到还未及笄的乔绵绵,那叫一个震惊。
于夫人打听完便走了,这倒是让王夫人有些意外。
最近这几天,已经有三个媒婆上门说亲。
王家家底殷实,且人丁兴旺,现在王闯中了秀才。不说以后能不能再进一步,就是现在的条件,都是别人上杆子来求的好姻缘。
王夫人本就打算等院试后替小儿子相看,不管小儿子有没有中秀才,她都不会再拖了。
她家已经娶了三个儿媳,大儿媳正经重规矩,二儿媳心思多,三儿媳人简单,却爱偷懒。每个儿媳都有好处,也有坏处。
经历过三个儿媳,王夫人很懂得如何挑选儿媳,最重要的是人品好,且家里和睦上进。单单是儿媳自己好也不行,娘家不好,便会一直拖后腿,处处都是麻烦。
如今儿子中了秀才,王夫人有更多挑选的资本,她打算好好挑一挑,给小儿子挑个称心如意的媳妇。
等小儿子成家后,便能分家,不然四个儿子一块儿过,日子久了难免积怨。王夫人看得开,钱财那些永远不是最重要的,一家子和气美满才好。
本来于家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既然于夫人没提,王夫人便没特意说起,她不着急。
“老大家的,你把封包拿去给乔五姑娘,我还多给了五两银子。这几天他们兄妹办事,我都看在眼里,全都尽心尽力,值得这些赏钱。”
王夫人道,“还有多出来的一桌席面,你让他们挑四个菜带回去,他们累了那么多天,也该带一些菜回去给家里人一起尝尝。”
“您永远是最大方好心的,能遇上您这么好的主顾,干活的人都会笑掉大牙。”周氏带着封包去了后厨,转述了婆母的话后,又自己拿出二两银子,“今日来的客人,都和我夸赞席面办得好,只要有来打听的,我都说了是街市乔记食铺请来的。”
“四弟能中秀才,是我家的大喜事,我这个做大嫂的,也该尽点心意。这几日辛苦你们了,这点钱是另外给你们喝茶的。”
周氏把钱放在乔绵绵手里,“下午没有其他事,你们可以先回了,剩下的有我们就行。”
乔绵绵心里感叹,周氏还真有大家长风范,难怪王家另外两位妯娌很少出面。有周氏这个能说会道又有脑子的,其他人等着吃就行,哪里用操心。
“多谢您了。只要您满意,我也就开心了。”乔绵绵笑着收下钱,能有多的赏钱,她当然要收下,这是对她能力的认可。
乔绵绵挑了八宝饭、红烧肉、蒜香排骨、炖鸡汤四样菜,挑这四个是因为回家热了后不会影响口感,而且三个肉菜更贵,八宝饭做法麻烦,她想让爹娘他们尝一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