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编的野史都成真了

第5章 爭执不断


    莉亚跟在记者身后,不露声色地朝直播间瞥了一眼,只见直播间的热度正呈直线躥升。
    不过她的心里很紧张,毕竟越火爆,就意味著自己身份被曝光的时间越近。
    没一会儿,两人走进一座崭新的工作棚。
    棚內,几位考古队员正专心整理著刚从地面挖出的物件,是些青铜残片,显然是某个大型器物的部分构件。
    工作人员操作得极为小心,每一个动作都透著谨慎,生怕出一丝差错。
    记者忙著抓拍各个角度的照片,莉亚也调整好摄像头位置,佯装认真工作的样子。
    所有人都沉浸在工作中,压根没注意到她这个“摸鱼”的。
    “这安保也太差劲了吧,隨便就能让人进来。”
    “这可是大英独有的『鬆弛感』,你得慢慢品。”
    “伦敦本地,解释一下,主要还是因为暴雨,再加上这次挖掘工作规模本来就小,一开始谁都没料到会有这么重大的发现,整个交接的流程都还没走完。”
    “不过这到底是啥呀,有没有人能试著拼拼看?”
    “之前那石碑上不是写了吗,把上面的拉丁文译成中文,意思就是中国星盘。”
    “谁能科普一下中国星盘到底是个啥东西?”
    实名验证为瑞姬娜教授的用户回答道:“简单来说,就是中国古代一种天文仪器,主要用来观测星象。”
    “权威的来了。”
    “完蛋,主播被专业的注意到了,准备开溜吧。”
    ……
    与此同时。
    遥远的东方,高二学生钱飞正在自习。
    突然,一声“我去,浑天仪!”打破了教室的安静。
    他循声望去,只见角落里有个同学正刷著手机。
    意识到自己的声音吵到了各位,对方慌乱的放下手机。
    慌张地环顾四周,確认老师不在后,才长舒了一口气。
    “你看啥呢,这么激动?”同桌好奇问道。
    “这个。”
    同学把手机递过去,同桌看到屏幕上的画面,也忍不住脱口而出:
    “我靠!”
    两人动静不小,周围同学纷纷投来疑惑的目光。
    “你们在偷偷看啥,不分享一下?”
    “还记得之前的牛顿是大明逃亡皇子的新闻吗。”
    “咋了,不是说证据不足,没法证实吗。”
    “新证据来啦。”
    “嗯?”
    “伦敦又有新的发现,是17世纪的一个石碑,里面记录了浑天仪的用法。”
    “呃……可能是当时从中国传过去的吧?毕竟古代中西方也不是完全没有交流的。”
    “那上面还有牛顿的相关记载,这又怎么解释呢?”
    “牛顿那么聪明,要是看到这种新奇的东西,学会使用也不是什么稀奇事吧。”
    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各执一词,谁也无法说服谁。
    这情况和之前剑桥的发现类似,只能表明牛顿接触过明朝的东西,却无法直接证明他就是逃亡皇子,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可太大了。
    后面就算证实了这些东西是真文物,最多说明当时的大明对世界的影响力比想像中的大。
    可要藉此彻底顛覆歷史认知,还远远不够。
    最关键的是,从牛顿现存的画像来看,他的外貌特徵明显属於西方人种,和东亚人有著极大的差异。
    总不能说那些流传下来的画像全是造假的吧,否则根本无法建立起他与明朝皇子之间的联繫。
    “不过也不能排除之后会出现能直接证明他身份的文物。”
    “我感觉还是太离奇了,虽然最开始的视频是在国內发出来的,但所有的证据都在英国,到现在b站官方都没对『歷史真相』这个up主说明,这件事不简单。”
    “又阴谋论了吧,说不定就是正常的考古发现,只是大家想多了。”
    “不过就算最后证明了牛顿是明朝皇子,我们物理这门课还是得老老实实地学,该考的试也跑不掉,甚至歷史还要多学一点。”
    “完蛋,被发现了。”
    “什么?”
    几人围在一起,看著屏幕上的內容。
    直播画面里,主播因没能及时回应记者的问题,支支吾吾间终於露出破绽。
    紧接著真正的助手到来,直接揭穿了她的身份。
    场面瞬间混乱起来,主播惊慌逃窜,现场人员紧追其后,转播画面突然一黑。
    “怎么突然没了?”弹幕上开始问道。
    “g,没得看了。”
    “这么久才发现有外人闯入,主播已经很强了。”
    “运气好,幸好拍到了不少东西。”
    “这下子热闹了,牛顿会用浑天仪,谁能想到这样的组合。”
    “事情瞒不住了,不装了,我就是牛顿后人,想看族谱的直接点我主页,绝对真实。”
    “嘶……麦片哥也太紧隨潮流了。”
    隨后。
    “伦敦一地铁工地出土一占星学会石碑,碑文记载『牛学士授浑天仪用法』”这条消息迅速登上热搜。
    即便是有了准备,也没人想到新的证据链来得这么快。
    依旧是英国,依旧是伦敦。
    用一个不恰当的例子,当发现屋里有一个蟑螂时,大概率意味著暗处还有一堆蟑螂。
    新的证据和之前一样,依旧是从前没有过的文物。
    和手稿不同,石碑造假的可能要低很多。
    但也不是绝对。
    比如就有人提出了质疑,为什么发现石碑的地方是地铁施工现场。
    打假先锋:“要知道一个大型工程一开始就要做详尽的准备,勘探是最基础的环节,而且有著严格的流程和標准,怎么可能到现在才发现遗蹟。
    如果是临时现挖一个坑埋进去,肯定会留下痕跡,但要是在本就开挖的地方放置,那就简单许多,我依旧保持我之前的观点,这就是一场精心策划、持续已久的造假行为。”
    “怎么不可能?西安不就经常有工地挖出古墓的消息,难道他们之前不勘探吗?总会有意外情况出现的。”有人反驳道。
    打假先锋:“別把国外想得这么不专业,人家在工程勘探方面的流程和技术比我们成熟多了。”
    “是你把他们想得太专业了吧,现代科技可通过地层分析、材料老化检测等手段鑑別文物年代,並非简单掩埋即可矇混过关,到时候证实了你又要怎么说?”
    打假先锋:“呵呵,那就等著看谁被打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