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道法自然,术无常形(4.2k)
听闻李修安此言,猴子想了想道:“老弟的言外之意是你师父的那万寿山五庄观就在咱西行的途径之地,如此我等与青阳老弟有缘自会再见面?”
猴子心中想著若果真如此,那倒確实还会有缘再见,毕竟听那太白金星之言,这地仙之祖怎的也是一方大贤,那万寿山五庄观想必亦是个洞天福地,他师父见得这等山庄怎么也会拜上一番,烧个香化个缘什么的。
李修安亦想了想,事情发展到这,似乎也没有瞒猴子的必要,遂点头道:“猴兄弟当真慧眼如炬!”
听到这话,猴子开心的抓了抓猴腮道:“果真如此,师父那句话倒也没说错:万法皆空,唯缘不空。”
猴子又喜道:“妙,妙极,听那太白金星之言,你那师父还在神仙之宗之上,与三清是友,亦是个带祖的,这俺老孙倒要见一见,看你师父是不是长了三头六臂,八面迎风之人,嘿嘿..:”
李修安摇头:“师父他老人家仙风道骨,无甚三头六臂。”
猴子歉意道:“青阳老弟勿怪,俺老孙心直口快,想到什么说什么,没有轻视不尊重老弟你师父的意思,还望老弟勿往心里去。”
李修安摇头,心想:要是现在没有遇到我,那时恐怕你不是这么想的吧。
李修安记得西游中,原本猴子来到五庄观,与清风明月二人第一次的衝突和口舌之爭,正是看到大殿供奉的天地二字。
猴子出言嘲讽,说他们吹牛说瞎话,这才引起了清风明月与他爭吵,亦导致他们俩对唐僧的这几个徒弟无任何好感。
李修安稽首道:“猴兄弟有缘再见,就此別过!”
猴子却又拉住了李修安的袖子,急道:“老弟先別走,兄弟还有一事想问问你。”
李修安疑惑中点头。
猴子道:“方才俺老孙就想问一问老弟,老弟既然去过俺的果山,俺老孙想问问:俺的那些猴子猴孙和果山现在如何?俺那些猴子猴孙们过的还好吗?”
听到这话,李修安回忆了一番,他前后去过果山三次,一次路过,二次利用五行遁法传送到了那山顶。
李修安大致瞧了眼,那果山尤其是外围,草俱无,烟霞尽绝;峰岩倒塌,林树焦枯。
李修安隱隱记得西游中提到过,似乎是因为二郎神拿了猴子后,率领梅山七兄弟放火烧了这果山。
当然二郎神还是留手了,並没有对那些猴子们赶尽杀绝,亦没有毁掉水帘洞和附近的地方。
这也是猴子们称呼他二郎菩萨的原因吧,要是换了別人,那这果山及附近估计就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了。
那山上现存的猴子据李修安推算估计也就千把余只了,见到的那几个老猿估计就是那崩芭二將、马流二帅了。
此刻李修安的內心一番犹豫,他怕把自己见到的事实告知了猴子,猴子听了生了二心,遂无心陪唐僧取经,非要回果山看看,毕竟现在猴子西行刚上路不久,心猿漂浮不定。
若果真如此,那反是他李修安之过了。
念及此,李修安道:“不瞒猴兄弟,贫道径你那果山不过匆匆一暨,还是待猴兄弟修得正果,大道既成,那时再回那果山亦不迟,虽说取经路途註定磨难种种,但最多也不过十数年时间,此等时间与你而言又算得什么呢。”
猴子听了亦是出奇的沉默了片刻,他自思索了一番,而后又对李修安抱拳道:“老弟,俺老孙问了你两次,你皆沉默了两次,由此可见我那果山的猴子猴孙们只怕过得有些艰难,老弟,俺老孙在这里能不能求你一件事?”
听到猴子这话,李修安暗自嘆息了一声,不愧是猴子,聪慧过人,他李修安虽嘴上什么都没说,但猴子从他的反应中什么都看出来了。
李修安道:“猴兄弟儘管开口,兄弟定当尽力,绝不推脱!”
猴子抱拳拱手道:“多谢青阳老弟!老弟你能不能再去一趟俺那果山?替俺的猴子猴孙们带一些话,就说俺老孙如今已脱难,待隨师父取得真经后,再回果山,与他们同享齐天之乐。”
“另外还有些话带给俺那二將二帅。”
李修安爽快点头答应,別的不说,给人带信他李修安亦不是第一次了。
猴子再次抱拳行礼:“那就多谢老弟了!”
李修安摇头道:“小事一桩,兄弟之间不必如此客气。”
李修安想了想又道:“不瞒猴兄弟,那几次贫道造访果山皆有些突兀,又恰逢被你那些猴子猴孙看到,他们將贫道当成了偷桃的贼人,只怕没个凭证啥的你那些猴子猴孙並不信任贫道。”
猴子思索一番道:“老弟这个好办,俺老孙拔一个毫毛,你带过去,到时念一声咒语即可。”
说著猴子拔下一根毫毛,嘴里念了一声咒语,而后对著毫毛吹了口清气,那毫毛立马变成了猴子模样,亦能口吐人言,有说有笑。
李修安摇了摇头:“猴兄弟好一手分身术,不过这毫毛太细,贫道怕不小心路上丟了,不如用贫道的这留声螺吧,况且此一別还不知何时再见猴兄弟归还猴毛。”
言罢,李修安从袖子中掏出留声螺,李修安倒不是真担心毫毛丟了,而是知道猴子这分身术不简单,怕本体亦有感应,到时就怕他无心继续保唐僧取经,非要回果山看看。
当然后面猴子被唐僧主动赶回果山,那便与李修安无关了。
猴子一想觉得有道理,於是点头接过李修安手中的螺。
待猴子留过言后,李修安塞住螺口,收了起来,再次与猴子道別。
李修安稽首道:“山水一程,你我有缘再会!”
猴子亦抱拳道:“老弟保重,你我万寿山五庄观再见!”
这一次,二人正式道別,各自朝著不同的方向腾云而去。
李修安打算先回五庄观向师父交差,猴子亦是向北找师父交差。
李修安刚回五庄观,清风明月远远便唤了一声,其他师兄亦是围了过来。
李修安知道他们是关心那位竹师兄的安危,於是主动道:“诸位师兄放心,
竹师兄已得救,在吃了师父的丹药后已无大碍,他已与梅师弟回那雄鹰岭去了。”
听到李修安这话,眾人点了点头,一颗心亦放了下来。
明月讚赏道:“小师弟哪次出门不是马到成功?师弟出马,一个顶俩,早告诉你们不用担心了。”
清风亦道:“就是,就是。”
这时,有师兄附和开玩笑道:“那是,也不看看咱师弟什么人,別的不说,
顶清风明月你们两个绰绰有余。”
清风明月听了,面色微怒,拉著这位师兄非要与他去后院比试一番。
见此,那位师兄却摊手道:“我才不与你们比呢,贏了丟人,输了那更丟人。”
清风明月呵呵道:“师兄你老大不小的与我俩贫嘴,你还知道丟人呢,只怕丟字怎么写都忘了吧。”
那位师兄又道:“以前你们是小师弟,但现在你们又不是小师弟了。”
清风明月与那师兄吵吵闹闹,拉拉扯扯,眾人皆是笑了笑,空气中充满了快活的氛围。
李修安知道那位师兄没有多大恶意,只不过这事加上此前的焦急等待,令眾人的神经绷得有些紧,他出来活跃一下气氛罢了。
五庄观別的不说,师兄们的关係確实很融洽,李修安很喜欢这种氛围。
没有嫉妒,没有算计,大家在一起坦诚布公,互帮互助,这种感觉真好。
李修安进了大殿见到师父镇元子,遂向师父復命。
李修安详细向师父道出此番之行,並向师父转述了那位梅师弟的话。
镇元子微微頜首,对那位梅师弟並没有其他的过多言语。
只是在听到李修安认识猴子之后,微微惊讶道:“徒儿竟与那五百年前大闹天空的猴子亦认识?”
李修安点头,把此前如何认识猴子以及猴子欲与他结拜之事亦毫无隱瞒的告诉了镇元子。
镇元子抚须,忽的笑了一声道:“为师此前说过徒儿你福缘深厚,如今看来不止是福缘深厚这么简单,师父亦说过看不透你,说实话,为师现在对你愈发好奇,忽的很想算上一卦,想看看徒儿你到底是哪个福星转世?徒儿每出一次山竟有如此大机遇,得贵人看重。”
“徒儿你既令为师欢喜,又令为师愈发好奇!”
镇元子此前说过他与李修安有大缘分,但亦从未在他身上下算过。
按照李修安的说法,他能踏上求道之路亦是因为见了这猴子。
李修安摸了摸鼻子,心想:“就怕一不小心算出我是什么域外天魔那就糟了见李修安如此,镇元子又笑道:“徒儿勿要多虑,为师亦只是隨口一说。”
李修安亦点头再行一礼。
镇元子想了想又问道:“那黄风怪为师亦有所闻,徒儿是如何破了他的那三昧神风的?”
李修安摇头:“稟师父,徒儿並未正面领教那三味神风,而是与猴兄弟联手,用袖里乾坤暂且困住了他。”
而后李修安向镇元子娓娓道来,是如何与猴子联手把黄风怪笼入袖中,而后送到了灵吉菩萨那里。
镇元子微微頜首道:“不错,徒儿聪慧,懂得如何趋利避害,与人合作共贏”
但镇元子又道:“徒儿,为师问你,你可有手段亦或办法正面对付那三味神风?”
李修安听得师父这话似乎另有他意在里面,於是思索后道:“徒儿听闻灵吉菩萨那有如来赐予的定风丹,此丹应能克制此风。”
镇元子摇头:“为师的意思是徒儿能否凭藉自己的本事手段正面对付那三味神风?”
听到镇元子这话,李修安陷入了深思。
袖里乾坤不提,因为算不得正面对抗那三味神风。
李修安习得的其他手段还有七十二变、以及五行遁法。
七十二变即使大成,那猴子已经证明了亦不能。
那五行遁法乃是逃生的本事,也算不上正面对抗。
如此想了一番,李修安摇头:“师父,徒儿愚钝,想不出来。”
镇元子提示道:“这世上除了定风丹,亦有风儿吹不走吹不动的东西,例如那黄风岭的高山峻岭,正所谓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听到这话,李修安再次陷入深思。
师父提到了山,那风虽被描述成了惊天地泣鬼神,亦能穿山折松,黄沙万里,但確实不曾听闻吹走了哪座山。
师父的意思是如若我变成一座山,那风儿便吹不动我了吗?李修安思索著。
但立马暗暗摇了摇头:不对,变作的山始终不是真的山,他只是会七十二变,又没有如来以虚化实的本事。
既然变的山不行,那就得依靠真正的山,怎么才能依靠?
李修安不自觉想起了五行遁法,忽的灵光一闪,想到了什么。
李修安激动道:“师父的意思是,让徒儿用那五行遁法化身无形,借用那山脉之力与那黄风岭的山儿融为一体,以此对抗那三昧神风?”
镇元子頜首抚须:“不错,徒儿能自己想到这一点,由此可见徒儿你有大智慧!”
镇元子又道:“徒儿你且记住,术法的精髓在於这八个字:道法自然,术无常形。”
“徒儿,望你好生领悟!”
李修安点头,心中却是汗顏,当初师父传他五行遁法时,就已经告诉过他:
此法不仅能遁走,亦可借土地山脉之力化身无形。
然而李修安却只记住了半句,另外下意识被这名字误导,只记住了遁法两个字,却忘记了前面还有个五行呢。
李修安遂又有所领悟,正如师父所言:“道法自然,术无常形”,由此可见,法术的妙用在於灵活变通,亦在於使用者。
最典型就比如说七十二变,李修安会,二郎神会,猴子会,其实牛魔王亦会但在不同人的手中发挥的效果威力亦是不一样。
法术的精髓在於灵活妙用,而能够灵活妙用的关键又在於你对法术的把握和了解。
此前李修安就对於这五行遁法的理解和把握不够,只把它当成了赶路逃命的手段。
话说这三味神风可以借五行遁法融入山中,那三味真火他李修安又能否正面对抗?
李修安不由的想到那三味真火,这火与那风不一样,风再厉害亦有停下来的时候,李修安完全可以以逸待劳。
那三味真火就不一样了,施火之人如不自己主动收火,那火一直都在,总得想个办法扑灭或者浇灭他,李修安知道普通的避火诀和雨水无效,观音菩萨瓶子里的玉露水倒是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