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长生从拜师镇元子开始

第9章 地府对帐(4.3k)


    不多时,地藏王菩萨急走了出来,向镇元子合掌施礼:“阿弥陀佛,原是地仙之祖镇元大仙驾临,贫僧有失远迎,万望恕罪。”
    镇元子还礼:“菩萨別来无恙!”
    而后,镇元子又指了指身旁之人:“此乃小徒青阳。”
    李修安也是对著地藏王菩萨行了一礼。
    地藏王微微頷首,將二人引入內殿,又令人奉上果实素醴。
    地藏王道:“地府向来寒磣,若有怠慢之处,二位多多见谅!”
    镇元子朗笑道:“有道是客隨主便,菩萨何必拘泥小节。”
    双方举杯,你来我往,谈笑风生。
    酒过三巡后,地藏王看了一眼李修安,若有所思道:“大仙此番前来,只怕醉翁之意不在酒,还请大仙明示。”
    镇元子道:“既如此,那贫道便就事论事了,不瞒菩萨,此番前来地府是为我这徒儿討个说法。”
    地藏王:“哦?大仙请说,愿闻其详。”
    而后镇元子把那勾魂之事从头到尾,细细道来。
    地藏王听完后,眉头一皱,他差人叫来了十代冥王,又把这勾魂之事转述了一遍。
    十代冥王也是满头大汗,一脸诧异:“大仙门下的关门弟子那必然也是得道真人,想必是那勾死人弄错了,他们有眼无珠,確是罪该万死!”
    镇元子並不满如此糊弄的回答,反驳道:“常言道:官差吏差,来人不差。那二位勾魂鬼可是亲手拿著你们的批文,那批文上黑纸白字写著我徒儿名字,岂能一句弄错搪塞过去。”
    “这……”十代冥王面面相覷。
    见此,地藏王道:“多说无益,你们去把那生死簿拿过来,是否弄错,一对便知。”
    十代冥王岂有不从之理,连连称是,即命掌案的判官取出文簿来查。
    判官领命不敢怠慢,便到司房中,捧来五六簿文书並十类簿子,逐一查看。
    在蠃虫(註:又称裸虫)簿,魂字三千一百二十號上,注著李修安名字,乃东土洛阳人氏,该寿四百四十三岁,应卒於厄灾。
    另註:生前褻瀆神灵,私受香火,欺民愚民,歿后当墮血池狱。
    听到生死簿上如此评价,李修安震惊不已,满脸不可置信。
    褻瀆神灵?私受香火,欺民愚民?这竟然说的是我?
    褻瀆神灵,李修安只记得原主六岁的时候调皮,偷偷对著佛像撒了泡尿。这要算褻瀆神灵,那这神灵的心眼未免也太小了吧?
    至於私受香火,欺民愚民,这又从何说起?完全是莫须有的罪名。
    李修安忍不住道:“褻瀆神灵这一条暂且不提,私受香火,欺民愚民,这又从何而来?须知在下自而立之年拜入师门,如今四百多年,从未离开过观中,这点师父老人家可以替我作证。”
    镇元子点头:“实乃荒谬!我这徒儿自束髮入道,四百年来未离五庄观半步!”
    十王一时汗顏,道:“大仙息怒,普天之下同名同姓者多,说不定与上仙同名同姓罢了。”
    李修安想了想,也有些道理。
    於是十王令判官再核再查。
    判官只得照做,果又找出几个同名同姓之人,然而那几位无论籍贯还是年龄皆对不上。
    反倒是一开始的那份,不但籍贯年龄对得上,就连他的父母兄弟姐妹之名皆是一一核对无误。
    这也就是说,生死簿上確是如此记载,他李修安在他自己都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了罪大恶极之人。
    核对结束,李修安还是无法相信自己在生死簿上的评价竟是这样。
    以前,李修安只知道阳间有很多冤假错案,不曾想到了阴曹地府也有此类情况。
    镇元子也是极为不满地哼了一声,李修安一直在万寿山五庄观勤恳修行,自己的徒儿品行如何,他岂能不知。
    见此,十代冥王也是內心发憷,急忙道:“大仙息怒,大仙有所不知,曾有齐天大圣孙悟空者大闹地府,硬夺生死簿,强行消名了帐,致使生死簿出现诸多紕漏。”
    “吾观大仙弟子身正心明,道法高强,定不会做出那伤天害理之事,想必是生死簿出了岔子,记浑了名。”
    “大仙弟子既已得道,称得上当世一地仙,其名不该在生死簿上也,吾等这就让判官勾去其名。”
    听闻此话,镇元子脸色稍微缓和了些。
    “不知徒儿意向如何?”镇元子问李修安道。
    李修安点头:“可。”
    说实话,李修安並不相信十代冥王的这套说辞,有些事看破不说破。
    十代冥王也是暗舒了口气。镇元子大仙,地府可得罪不起。
    如果追究下来,他们十位冥王难辞其咎。
    不得已,情急之下,把这一切推在了猴子身上,反正当年闹地府之事確实是真的,但至於这两者有没有关联,鬼都不知道。
    至於勾掉李修安在生死簿上的名字,影响肯定也是有的,但问题不大。
    如今他习得大神通,且已得道,又是镇元子的爱徒,即便现在尚未成仙,未来迟早成仙不在话下。
    假如他成仙之后,成了作恶多端之徒,虽然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但真到那时南斗星死簿上自有其名,也用不著他们地府操心。
    世人只知生死簿,殊不知,这天上还有一本针对神仙的簿子,名为南斗星死簿。
    顾名思义,记录在上面的名字,只有死没有生,针对的正是未跳出三界的五仙。
    最为典型的便是西游记中的涇河龙王,很多人以为他是被那袁守诚给坑了,甚至有阴谋论说这是佛道联手做局。
    但实际上在西游记中,地府十王有明確回答过李世民这个问题:“自那龙未生之前,南斗星死簿上已註定该遭杀於人曹之手,我等早已知之。”
    也就是说,即使没有袁守诚打赌这事,他最终的命运不会改变,依旧是遭杀於人曹之手。
    判官依命,勾去了李修安在生死簿上的名字。
    地藏王菩萨在一旁並未阻止,待確定已勾去李修安之名后,地藏王菩萨这才开口道:“佛曰:一切诸果,皆从因起,一切诸报,皆从业起。吾观青阳后辈目光无神、元神涣散,只怕是有因果缠身。”
    听闻菩萨之言,李修安陷入沉思,联想到前几日心神不寧,以及昨夜所做之梦似乎也有別的寓意。
    李修安一早就怀疑自己是否无意间沾染了些不好的因果。
    於是李修安对著地藏王菩萨行了一礼,真心求教道:“多谢菩萨提醒指点,但青阳左思右想,始终不解,因从何来,果在何处?还请菩萨指明方向,青阳感激不尽。”
    地藏王菩萨却是摇了摇头:“阿弥陀佛!贫僧只见果相,难窥因由。”
    也就在这时,一旁的判官欲言又止,想了一番,鼓足勇气道:“上仙若想知身陷何种因果,这有何难。”
    此话一出,李修安倍感诧异。
    於是又行了一礼请教道:“判官大人有办法?”
    判官连忙回礼:“大人二字不敢当,在下崔鈺,不瞒上仙,在下自任判官以来,每日审判游魂无数,无论善恶好坏,皆一一记录在册,其中有几例生魂似与上仙有所牵连,不知当讲不当讲?”
    最近阳间来的鬼魂太多,判官难免忙碌不息,顾及不暇,直到刚刚,他才偶然想起了一些事。
    这下李修安更是惊讶不已,但不管如何,李修安自觉问心无愧。
    “子曰:君子坦荡荡!崔先生直说无妨。”
    於是崔鈺便把自己审判幽魂涉及到与李修安有关之事全说了出来。
    这些年来,判官审判生魂无数。每每审到洛阳李氏家族,总有人高呼:“自己先祖镜湖先生曾飞升天庭,乃得道大仙,希望他们地府能看在上仙情面,给予些方便投个好胎。”
    又或者生前作恶,来了地府,亲眼所见地狱惨象,嚇得半死,高呼先祖镜湖先生之名,恳请地府开恩,网开一面。
    当然,这种情况,判官基本上视而不见,该怎么判还是怎么判。
    听到这,李修安沉默了,他在竭力回忆。
    镜湖先生是他未入观,在洛阳时取的雅號。
    可问题是,因为早早就知道了这是西游世界,李修安一心追求长生,因此並未成家立业,自然也没有结婚生子。
    而且,他確信自己也没有私生子,別说私生子,就连养子也没有。
    此外,他父母早逝,幼时便被过继给了伯父伯母,他服侍二老,直到他们离世。
    难道是堂哥李献的后人?
    但这所谓的飞升成仙,天庭上仙,这又从何说起?到底是谁造的谣?
    越想越迷糊,李修安只能无奈道:“贫道入道前是个独门清,这后人与成仙之说究竟从何而来?”
    判官摇头:“在下也说不清,不过,有些洛阳李氏家族生魂生前恶行累累,如今还在地狱受苦,上仙如若不介意……”
    李修安知道他的意思,点头道:“有劳崔先生了,常言道:帐不对不明,贫道也想知道这其中种种因果。”
    判官双手作揖:“上仙客气了。”
    而后向身后的十王请示,十位冥王自无二话。
    一旁的镇元子也道:“徒儿去吧,去听一听这前因后果,看一看这十八地狱之景,对你坚定道心也未尝是坏事。”
    一旁的地藏王菩萨也是微微頷首。
    於是在判官崔鈺的带领下,逕行数里,忽见一座高山,阴云垂地,黑雾迷空。
    李修安问道:“这是什么山?”
    判官道:“乃幽冥背阴山,此山背后便是那一十八层地狱。”
    李修安点头,判官继续带路,二人上得山岩。
    此山果不一般,非阳世之名山,实阴司之险地。
    山不生草,峰不插天,岭不行客,洞不纳云,涧不流水。岸前皆魍魎,岭下尽神魔,洞中收野鬼,涧底隱邪魂。
    二人刚一上山,魑魅魍魎,野鬼邪魂,有蠢蠢欲动的、有嚇得瑟瑟发抖的、有面露凶相恶语恐嚇的。
    一阵阵喧喧闹闹,吆吆喝喝。
    李修安发现自己每过一处,阴背山皆会引起一阵骚动,幸有牛头马面、各路鬼差举著鞭子施展神力维持著秩序。
    判官歉意道:“望上仙多有包涵,你是活人,那些个野鬼邪魂见了,就如同在阳间有人亲眼见到恶鬼邪魂一般。”
    李修安点头,表示理解。
    毕竟少有活人来地府,就算有,也绝不会有人来这种地方。
    过了阴山,前进,又歷了许多衙门,一处处俱是悲声震耳,恶怪惊心。
    判官驻足,对李修安道:“这便是那一十八层地狱。”
    李修安很早就听说过十八层地狱,但具体哪十八层並不知晓。
    於是问道:“是哪十八层?”
    判官回道:“此十八地狱名为吊筋狱、幽枉狱、火坑狱、酆都狱、扒舌狱、剥皮狱、磨捱狱、碓捣狱、车崩狱、寒冰狱、脱壳狱、抽肠狱、油锅狱、黑暗狱、刀山狱、血池狱、阿鼻狱、秤桿狱。”
    好傢伙,全都是酷刑的名字,再听一听这悽惨无比的悲呼声,李修安心中惊惨不已。
    如此,再一联想到此前生死簿对於他的评价,李修安后背发凉。
    李修安又问道:“假如我师父並非镇元子大仙,而我又没有那通天本事,那今日是否合该我要进那血池地狱受苦了?”
    听到这话,判官愣住了。
    隨后摇了摇头,极为严肃道:“上仙说笑了,上仙可知地府为何总是如此忙碌不堪?”
    李修安回答道:“那是因为每日入地府之魂太多?”
    判官道:“这只是其一;其二,所有的魂魄进入地府都有二次审判的机会,允许任何生魂上堂辩解、伸冤,生死簿只不过作为生前评价的一个对照,但並非全部。”
    李修安瞭然,心想这还差不多。
    但判官又补充道:“当然,因为冤魂太多,地府人手又有限,难免也有疏漏之处,这点我不否认。”
    “唉,地府的情形,上仙你也亲眼见到了,真心希望这阳世间少些征伐,少些杀戮,尤其是那南部瞻洲,贪淫乐祸,多杀多爭,乃口舌凶场,是非恶海之地,每日入地府冤魂最多,数次差点踩踏了那奈何桥。”
    听闻此话,李修安忽的想起了前世关於和平的话。也是深以为然地点头道:“是啊,希望四大部洲人人能够和平相处,少些纷爭,不枉造杀孽!”
    判官自知失言,心中正在懊悔后面这些话不应该当著李修安的面说出来。
    没想到的是,李修安与他在这方面志同道合。
    他对著李修安深深一拜:“和平这两个字说的太好了,人与人之间和气才能平静。”
    李修安倒有些不好意思:“崔先生误会了,这个词可不是我隨意想出来的。”
    “算了,不提也罢。”
    不管怎么样,判官打心里对李修安多了几分敬意。
    “上仙,那便隨我来吧!”
    李修安跟在他后面,一一行走在十八层地狱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