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千金裘
“这片厂区仅纺织工就有近两百人,算上洗毛工、染工和漂白工,我们的一个工厂足有五百人“至於生產能力,我们有四十个维多利亚的新机器,四十个旧式手摇纺车。”
“维多利亚机器每个至少有十二个锭子,手摇纺车每个有一个大锭子。”
“小锭子每天能產出半磅多纱线,大锭子每天能產出一磅纱线。加一起,每天就是三百磅纱线左右。而我们工场的织布机和染匠每天都能把这些东西给全部加工完。”
戈兰厂长说的无比自豪。
此时是1781年,在这一时期,传统纺织业依旧在卡佩王国占据统治地位,
一个能日產三百磅纱线的工厂在这种情景下,完全是一个超级巨无霸集团一一卡佩王国內的纺织工坊原本多为几十人的小单位,只有那些直辖於大贵族、王室的工坊能达到百人、千人规模。
而如果只有传统纺机,想到达日三百磅的產值,那需要的可就是仅纺工就超过八百人的一个超巨型工坊。
要知道,哪怕是卡佩这种因农业兴盛而纺织业同样发达的欧陆大国,能达到千人的工坊遍数全国也是屈指可数,还都是被王国委以重任的战略產业。
现在可不流行后世工业进步后,动輒几千人的工场,这时期哪怕百人都算得上大工场,
而夏林的纺织厂,说是纺织厂,其实还又私加了一些其余上下游產业,甚至有自己的服装生產线,仅算纺工与织布工的话,那也只是两百工人。
可在珍妮机的扶持下,这区区两百工人,竟几乎达到千人工场的產值。
拜自己那位便宜女的天使投资所赐,这份產值在卡佩工业中几乎达到了接近影响纺织业的地步,夏林听的眸光微闪,很满意的点头。
“乾的很不错,然后我们的衣物生產呢。”
“三百磅丝织成的布大约有七八百码,全用来生產军装的话就是大约一百五十套从马甲、马裤、步兵上衣夹克到背心的全套衣物。”
“这些东西生產一套需要熟练裁缝两天的工作,而同工场合作的有大概100个裁缝,两天可以生產一百套—这个就是我们的衣物生產能力。除了这个,我们的布还剩余了许多,等这些布料用於製造各种其他类製品完毕后,我们会给送出去销售。”
“仅出售这些布匹获得的利润,就足够支撑工场的原料採购,工人的薪酬发放和维护机器哩!”
戈兰厂长说的自豪满满,而且马上他又补充道:“不过,这些布匹的出售价格还是太低了。”
“阁下,您安排要出售给贵族的科佩尼克军团军装式礼服才是赚钱大头。”
“虽然这些礼服用的都是丝绸、优质生丝和昂贵染料,还需要让特聘的皇家裁缝生產,但这一件衣物也太昂贵了,拢共三种款式,哪怕是价格最低的一件,也价值足足两千百里弗尔。”
“天,要知道哪怕把五百码的优质布料卖出去,差不多也就是这个价格。”
“可您的定价这么贵,巴黎的贵族们竟一个个爭先恐后的购买,买最多的甚至还是您定下的三千里弗尔、八千里弗尔的昂贵版。”
“您设计的这些衣服,简直就是一套套金库。”戈兰厂长崇拜的看著夏林,夏林则是扬嘴微微一笑。
他敢定这么贵的价格当然是有缘故的,卡佩自有国情在此:庞大的封建贵族集团每年都有丰厚而稳定的年金,这股资產少的几千一万,多点的七八万,十几万里弗尔。
这些钱在大多数没什么眼界贵族手里,当然不会用於投资。假如他们还需要打仗,那或许会用来维持私兵武装,但多数巴黎贵族自己都来巴黎享乐了,老封地里面当然只用维持一些老弱病残卫队用於维稳即可,反正假如封地真的出事,也有王国军队镇压。
那么的话,这些钱用来千什么呢?
auv,老巴黎正白旗的爷就是爷,平日里除了吃就是喝,没別噠。
反正贵族们该吃的苦早被他们跟隨老波旁公的祖先吃完了,年年都有这么一大笔钱还能干嘛,
享乐唄。
礼服就是贵族们用来纵慾享乐的一大开销。在巴黎,哪怕是最底层的还在名利场混的贵族,也要买一件价值八百里弗尔起步的“廉价”礼服。
而这主流礼服的价格呢?
两千里到八千里!
像是路易陛下、普罗旺斯伯爵、玛丽王后这种最顶级贵族,他们穿的甚至是价格动輒上万里弗尔的天价礼服。
比如上次宴会中,玛丽王后穿的那件看似只是轻柔漂亮的礼服:其价格高达四万里弗尔!
这种情况下,当夏林的纺织厂出品自带科佩尼克军团荣光+因宴会场自己登场亮相引起骚动双重衝击的军装式礼服,能以这种不算极高价格迅速卖出显然是很正常事情。
不过—
夏林微微皱眉,他这些礼服价格很高,但原料,裁剪和製作周期也同样不美丽:这些给贵族用的玩意不能用他工坊里的优质平价布料,必须用天鹅绒丝绸、刺绣、水晶等昂贵玩意製作。
每一件製作也需要两位皇家裁缝製作近两周(量体、修建),价格很贵,各路成本也足占其价格一半。
这些东西的订单下出大都是在三天前,也就是夏林那场受赏宴会结束,但哪怕此刻,这些衣服甚至连定型都没有。
昂贵的奢侈品,但也仅此而已。
如是想著,夏林看向戈兰厂长,轻描淡写的说:“那些礼服出售价格是很高,但效果也只是为我们儘快聚起一大批资金。它们很不稳定,而且也没有別的价值。”
“比起这些玩意,纺织厂自持的布匹生產和服装生產才是我们真正的立身之本。”
“是,阁下。”
夏林的话將戈兰厂长从那些夸张数字中拉出,厂长对著夏林恭顺行礼。
夏林见他回神,也不犹豫,立刻郑重围绕自己的新思路问道:“戈兰,我听你说我们每天都有很多剩余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