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手搓歼八航发,断禁运!

第110章 深夜加班,技术攻关


    散会后,各个小组立刻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整个研究所灯火通明,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
    姚爱国回到自己的办公室,继续完善设计图纸。
    现在已经是晚上九点了,但他丝毫没有休息的念头。
    一个月的时间实在太紧了,必须爭分夺秒。
    “姚工,您先吃点东西吧。”
    小李端著一碗热麵条走了进来。
    “从下午到现在,您一口水都没喝过。”
    姚爱国这才意识到自己確实饿了。
    他接过麵条,几口就吃完了。
    “小李,你也早点休息,明天还有很多事要做。”
    “我不累。”小李摆了摆手。
    “能参与这样的项目,我兴奋得睡不著。”
    姚爱国笑了笑,继续埋头工作。
    正画著图纸,门外传来了脚步声。
    动力系统组的组长老王走了进来,脸上带著兴奋的表情。
    “姚工,我们有重大发现!”
    “什么发现?”姚爱国立刻停下手中的工作。
    “关於您设计的那个可变进气道,我们做了初步的流体力学计算。”
    老王拿出一叠计算稿。
    “结果显示,这种设计在理论上完全可行!”
    “而且性能比传统设计要好很多。”
    姚爱国接过计算稿,仔细查看数据。
    各种参数都在合理范围內,没有明显的技术障碍。
    “太好了!”他兴奋地拍了拍老王的肩膀。
    “这样我们就能放心进行下一步设计了。”
    “不过…”老王的表情又变得有些担忧。
    “製造工艺確实是个大问题。”
    记住我们101看书网
    “这种复杂的结构,对加工精度要求极高。”
    “稍有偏差,就可能影响整体性能。”
    姚爱国点了点头,这確实是个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明天我去机械厂实地考察一下,看看他们的加工能力。”
    “如果现有设备不够,就申请紧急採购新设备。”
    老王听了,眼中闪过一丝担忧。
    “姚工,新设备的採购和调试,至少需要半个月时间。”
    “我们的进度…”
    “放心。”姚爱国胸有成竹地说道。
    “我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实际上,他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既然常规方法行不通,那就用一些非常规手段。
    空间里的那架暗影模型,不仅外形完美,內部结构也极其精密。
    如果能够参考其中的製造工艺,或许能找到解决方案。
    送走老王后,姚爱国反锁了办公室的门。
    然后意念一动,將那架黑色的模型取了出来。
    在昏暗的灯光下,模型表面的每一个细节都清晰可见。
    他仔细观察著进气道的结构,试图理解其中的设计精髓。
    “原来是这样…”
    姚爱国忽然明白了关键所在。
    这种可变进气道的核心,不在於复杂的机械结构,而在於精妙的几何设计。
    通过特定的曲面形状,可以在不同的飞行状態下,自动形成最佳的气流通道。
    既简单又高效!
    他立刻拿起铅笔,开始修改原有的设计。
    將复杂的机械调节机构简化,改为纯几何的可变设计。
    这样不仅降低了製造难度,还提高了可靠性。
    一连画了两个小时,新的设计方案终於完成。
    姚爱国满意地看著图纸,心中涌起一股成就感。
    这个方案如果成功,不仅能解决当前的製造难题,还能为未来的设计提供全新思路。
    “咚咚咚…”
    门外传来了敲门声。
    姚爱国连忙將模型收回空间,然后去开门。
    站在门外的是结构设计组的小张,一个刚毕业不久的年轻工程师。
    “姚工,不好意思这么晚打扰您。”
    小张手里拿著一叠图纸,脸上带著困惑的表情。
    “机翼结构的设计遇到了一个问题,想请您指导一下。”
    姚爱国让他进来,看了看图纸。
    確实存在一个小问题,不过很容易解决。
    “这里的受力分析有些偏差。”
    他在图纸上画了几条线。
    “应该考虑到高机动飞行时的额外载荷。”
    “按照这个方向修改,强度就够了。”
    小张恍然大悟。
    “原来如此!谢谢姚工指点!”
    “不客气。”姚爱国拍了拍他的肩膀。
    “年轻人要多动脑筋,遇到问题不要害怕,这都是成长的过程。”
    送走小张后,姚爱国继续工作。
    现在已经是深夜十一点了,但研究所里依然灯火通明。
    各个办公室都有人在加班,为了共同的目標而努力。
    这种氛围让姚爱国深受感动。
    正是有了这样一群同事,才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內完成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他决定去各个办公室看看,了解一下进展情况。
    首先来到航电系统组。
    几个工程师正围在一台示波器前,观察著屏幕上跳动的波形。
    “怎么样,雷达信號处理有进展吗?”
    姚爱国询问道。
    “有一些进展。”组长抬起头。
    “不过还有几个技术难点需要攻克。”
    “主要是信號的抗干扰能力还不够强。”
    姚爱国走过去,看了看示波器上的波形。
    確实存在一些杂波干扰,影响了信號的质量。
    “试试增加一级滤波电路。”
    他建议道。
    “用这个频率参数。”
    工程师立刻按照他的建议进行调整。
    几分钟后,示波器上的波形明显改善了。
    “太好了!”大家都兴奋起来。
    “姚工,您怎么想到这个解决方案的?”
    姚爱国笑了笑,没有详细解释。
    实际上,这也是从空间模型中得到的启发。
    那架暗影战机的雷达系统极其先进,其中的一些设计理念完全可以借鑑。
    接下来,他又去了製造工艺组。
    这里的情况有些复杂。
    几个工程师正在为一个关键部件的加工工艺爭论不休。
    “按照现有设备的加工精度,这个公差根本达不到要求。”
    一个师傅摇著头说道。
    “必须要更精密的工具机才行。”
    “可是新设备的採购时间来不及啊。”
    另一个师傅也很苦恼。
    “总不能因为这一个部件,影响整个项目进度。”
    姚爱国听了一会儿,大概了解了问题所在。
    这是一个发动机部件,对精度要求確实很高。
    按照传统工艺,现有设备难以胜任。
    “大家別爭了。”他走上前去。
    “我有一个新的工艺方案,或许能解决这个问题。”
    他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示意图。
    “我们可以採用分层製造的方法。”
    “將一个复杂的部件分解成几个相对简单的层次。”
    “每一层都在现有设备的加工能力范围內。”
    “然后通过精密装配,实现整体的高精度要求。”
    几个师傅仔细研究了一下这个方案,眼睛都亮了起来。
    “这个想法很有创意!”
    “虽然工序复杂了一些,但確实可行。”
    “而且还能提高產品的可维护性。”
    问题解决了,大家的心情都轻鬆了不少。
    姚爱国又在工艺组待了一会儿,协助完善了具体的实施方案。
    然后才返回自己的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