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手搓歼八航发,断禁运!

第2章 伊万诺夫教授?


    伊万诺夫教授?
    姚爱国在原主的记忆里搜索了一下。
    安德烈·伊万诺夫,他们机械工程系的一位老教授,五十多岁,头髮有些稀疏,但精神矍鑠。
    是教授《机械原理》和《理论力学》的老师,在学生中以严谨和古板著称。
    “他找我?有什么事吗?”
    姚爱国用同样有些生涩的达瓦里氏语回应道。
    这具身体的外语水平,只能说勉强够用,口音还有点重。
    看来以后得下功夫好好练练。
    金髮年轻人叫谢尔盖,是住在姚爱国隔壁的同学,平时关係还算可以。
    谢尔盖耸了耸肩,说道:“谁知道呢,可能是你上次交的作业有什么问题吧。教授今天上课还点你的名了,看你没来,脸色不太好看。”
    作业?
    姚爱国心里咯噔一下。
    他赶紧回忆,原主最近好像確实有一门《机械原理》的作业没交。
    因为发高烧,耽搁了。
    “坏了。”
    姚爱国暗道一声。
    刚来就给教授留下坏印象,可不是什么好事。
    “谢谢你,谢尔盖。我现在就去食堂,然后去见教授。”姚爱国说道。
    “不客气,姚。快去吧,別让教授等急了。”谢尔盖摆了摆手,先下楼去了。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101??????.??????】
    姚爱国也加快了脚步。
    他现在饿得前胸贴后背,必须先解决温饱问题。
    宿舍楼下的食堂不大,但还算乾净。
    现在不是饭点,人不多。
    姚爱国用原主饭卡里不多的余额,买了一份黑麵包,一碗土豆汤,还有一小块黄油。
    食物的味道实在不怎么样,黑麵包硬得能当板砖,土豆汤寡淡无味。
    但对於饿坏了的姚爱国来说,已经是难得的美味了。
    他狼吞虎咽地吃完,感觉身体里终於有了一丝力气。
    吃饱喝足,姚爱国不敢耽搁,直接朝著教学楼走去。
    伊万诺夫教授的办公室在三楼。
    姚爱国站在办公室门口,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身上有些褶皱的衣服,这才抬手敲了敲门。
    “请进。”
    里面传来一个苍老但中气十足的声音。
    姚爱国推开门走进去。
    办公室里堆满了书籍和图纸,空气中瀰漫著一股旧纸张和菸草混合的味道。
    一个戴著金边眼镜,头髮白的老者正坐在办公桌后,埋头批改著什么。
    正是伊万诺夫教授。
    “教授您好,我是姚爱国。”姚爱国微微躬身,用儘量標准的达瓦里氏语说道。
    伊万诺夫教授抬起头,扶了扶眼镜,目光锐利地打量著姚爱国。
    “姚?你总算来了。身体好些了吗?”教授的语气听不出喜怒。
    “是的,教授,我已经好多了。非常抱歉,因为生病耽误了您的课程和作业。”姚爱国诚恳地道歉。
    伊万诺夫教授点了点头,指了指办公桌对面的一张椅子:“坐吧。”
    姚爱国依言坐下,心里有些忐忑。
    “你的作业,为什么没有交?”伊万诺夫教授拿起桌上一沓作业本,翻了翻,唯独少了一份。
    “非常抱歉,教授。我前几天发高烧,一直躺在床上,所以……”姚爱国解释道。
    “嗯,生病是情有可原的。”伊万诺夫教授的语气缓和了一些,“不过,学习不能鬆懈。你们这些年轻人,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尤其你们是来我们达瓦里氏学习先进技术的,更应该珍惜时间。”
    “是,教授教训的是。”姚爱国低头应道。
    他心里却在想,老子当年想学还没机会呢。
    现在有机会了,自然不会放过。
    伊万诺夫教授似乎对姚爱国的態度还算满意,他放下作业本,从旁边拿起一张画满了复杂零件的图纸。
    “这是我最近在课堂上布置的一个思考题,关於一种新型差速器的结构优化。你虽然缺了课,但这个问题,我希望你能独立思考一下,明天给我一份你的分析报告。”
    伊万诺夫教授將图纸递给姚爱国。
    姚爱国接过图纸,只扫了一眼,心里就“咯噔”一下。
    这图纸上的差速器结构,在他那个时代,算是比较老旧的设计了。
    但在目前这个年代,应该还算是比较先进的。
    原主那点机械知识,想要分析这个,估计得抓瞎。
    可现在这身体里的是他姚爱国啊!
    一个搞了一辈子机械,跟各种复杂结构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老工程师!
    这种程度的图纸,对他来说,简直是小儿科。
    他不仅能分析,还能提出好几种优化方案。
    “教授,我现在可以看看吗?”姚爱国问道。
    伊万诺夫教授有些意外:“当然可以。不过,这个问题有些难度,你可以拿回去慢慢研究。”
    他原本只是想给这个缺课的东方学生一个小小的考验,也没指望他能立刻说出什么名堂。
    姚爱国却摇了摇头:“不用了,教授。我觉得,我现在就可以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哦?”伊万诺夫教授眉毛一挑,镜片后的眼睛里闪过一丝讶异。
    他倒要看看,这个来自东方的年轻人,能说出什么来。
    其他学生看到这张图,至少也得研究个一两天。
    姚爱国將图纸铺在自己的膝盖上,目光专注。
    其实,他根本不用看图。
    那复杂的结构,在他得到强化的大脑中,已经自动分解、建模、分析。
    几个呼吸之间,这差速器的优缺点,以及至少三种优化方案,已经清晰地呈现在他的脑海里。
    “这个差速器设计,从基本原理上看,是经典的行星齿轮结构。它的优点是结构相对紧凑,能够有效地分配动力。但是……”
    姚爱国开始侃侃而谈。
    他没有用什么高深的理论,只是用最朴素直白的语言,指出了图纸上那个差速器设计的几个关键缺陷。
    比如,某个齿轮的材料选择问题,在高强度工作下容易磨损。
    比如,润滑油路的设计不够合理,容易导致局部过热。
    再比如,整体的加工精度要求过高,导致生產成本和难度增加。
    伊万诺夫教授一开始还只是隨便听听,但越听,脸上的表情就越是凝重。
    姚爱国指出的这些问题,切中要害,精准无比。
    有些问题,甚至是他自己都忽略了的细节。
    这个年轻人,真的只是一个刚入学不久的留学生吗?
    “那依你之见,应该如何改进呢?”伊万诺夫教授忍不住追问道,语气中已经带上了一丝急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