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故事:从山村憋宝人开始

第100章 前进帽上门,参池子的传说


    第100章 前进帽上门,参池子的传说
    徐军也非常谨慎。
    刚才那个东西逃了之后,彻底不见了踪跡,连动静都听不到了。
    徐军也不好直接衝进西屋去翻找,只能回头看了看苏红的反应。
    徐军要判断一下,苏红到底可不可信。
    “刚才那是什么东西?是想和小不点抢身体的外邪?”苏红脸上满是惊恐。
    徐军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看著苏红的眼睛。
    此时苏红还趴在小不点身上,手脚撑著,生怕压到了小不点,整个人看起来有些狼狈但是徐军知道,刚才那个黑影要是衝过来,肯定会被苏红挡住。
    “大概是,不过现在已经跑了,应该不敢再来。”徐军看了看西屋,此时从西屋又隱约传来一阵咳嗽。
    “小不点如果没事儿了,我先把小不点儿送回去,回头麻烦苏大夫开点儿药,我会让曹巧凤自己过来取。”徐军的语气有点儿冷冷的。
    苏红点点头,小心的从炕上下来,而且下炕沿的时候也很注意,並没有碰到那些墨线。
    接著把已经迷迷糊糊要醒过来的小不点抱起来递给了徐军。
    徐军接过小不点,“辛苦小苏大夫。还有,刚才那个可不是外邪,而是內邪,小苏大夫你也加点儿小心吧。”
    徐军提醒了一句,马上抱著小不点离开了。
    留下苏红一个人站在里屋有些发愣。
    “徐军你什么意思?內邪?內”苏红看著徐军的背影,半天才反应过来,接著心事重重的把银针收起来,在屋里转了两圈,像是下定了决心一样,走进了西屋。
    “爷,刚才—”苏红用有些颤抖的声音问了一句。
    “丫头,你不用管,安心看你的病就行。”从炕上传来一个苍老的声音。
    苏红犹豫了半天,还是开了口,“爷,徐军这人挺仁义的,咱还是——
    “苏红,徐军是个知青,早晚要离开晒甲营的。让你跟徐军套近乎是为了阴灵芝,你可別忘了。”老人的声音变得严厉起来。
    “我知道了爷,我去忙了。”苏红说完从西屋退了出去。
    此时的徐军正抱著小不点往村西头走。
    半道上小不点儿就醒了,迷迷糊糊的爬起来,瞅了一眼发现是徐军,又重新趴回去了,“徐叔,是带我家去吗?”
    “对,徐叔带你回家。”
    “我之前做了一个梦,梦见我被老妖怪抓到山洞里,后边也是徐叔把我救回去的。”
    “没错,是我,睡吧孩子。”徐军面不改色心不跳的回答。
    其实那天徐军只是从山洞里把小不点儿抱出来,从山洞出去一路都是孙卫东抱著的。
    不过既然孩子只记得徐军,那徐军也就勉强认了。
    转眼徐军就到了曹巧凤家里。
    曹巧凤看著徐军抱著小不点回来,顿时迎了上来。
    徐军把小不点交到曹巧凤手里,之后又问了一下,“黑三爷回来了没有?”
    曹巧凤听到这个问题一愣,隨后才飞快的小声说了一句,“回来了,伤还没好。”
    徐军点点头。
    只要黑三爷回来了就好说。
    就算受了伤还没恢復,手段还在,对一般的阴邪也是个震镊。
    小不点在这里还是安全的。
    而且既然黑三爷进了门,徐军就可以放开手脚,在曹巧凤家三间正房外面弹上墨线了黑三爷要是没回来的话,这事儿还真不好操作,把黑三爷挡在家门口就有点儿尷尬了。
    小不点眼下刚刚恢復,神魂不稳,万一有什么东西又想上身的话,还是得防著点儿。
    徐军很快就在曹巧凤家正房外面弹了一圈墨线,
    刚刚弹好墨线,准备收拾东西回去的时候,曹巧凤从房里走出来,手里拿著一件褂子。
    “上次你说把那张皮子缝到褂子上,怎么缝都行。”
    “我拿回来自己研究了一下,把皮子缝上去了,也不知道你满不满意。”
    徐军接过褂子,眼前一亮。
    守宫皮其实土了吧唧的不怎么好看,徐军当时处理的时候也相当粗糙,就用草木灰和猪辰砂擦洗了一下,並没有经过正经硝制过。
    当然了,徐军也没这个手艺。
    但是这东西到了曹巧凤手里,就跟开了光一样。
    皮料明显被打磨过,正面看起来油亮油亮的,上面非常细微的鳞片也闪闪发光。
    原本模糊不清的纹,现在也能看得出来,居然像是一缕一缕的祥云,夹杂著一些黑点。
    本来这些黑点和灰色的条纹就像是石头表面差不多,现在看起来倒像是祥云和飞鸟。
    而且皮料经过细致的裁剪,更加贴合褂子的形状。
    缝上去之后,居然让那件之前看起来有些土气的褂子,带上了一点儿时尚的感觉。
    当然,这是徐军以后世的眼光来看的。
    不过好看的东西啥年代都好看,有些基本的审美是不会变的。
    “我也不知道缝的这个东西合不合你的心意,你要是觉得哪儿不行,我再改改。”
    曹巧凤说话的时候显然心里没底。
    徐军看了看曹巧凤有些发红的眼晴,知道曹寡妇这两天估计都没合眼。
    “挺好,比原来还漂亮了,正好回去就能穿上了。”徐军乐呵呵的接过褂子。
    “你要不要进屋去试试合不合適?”曹巧凤说完这句话的时候,脸都微微一红。
    就在这个节骨眼,曹巧凤院子门口传来了二坏的声音。
    “军哥,军哥我可找到你了,今天村里来了一个人,指名道姓要找徐军,我听说你送小不点回来,赶紧过来喊你。”
    “那人还在大队部等著你呢。”
    徐军看到一脸兴奋的二坏,嘴角微微一抽,“好你个二坏,我可太谢谢你了,来得特別及时,特別是时候。”
    说完之后,转头对曹巧凤说了一句,“没事儿,下回有机会我再过来试。”
    之后徐军拉著二坏一起走出了院子。
    二坏前一秒还带著邀功的神色,下一秒就愁眉苦脸起来,“哎哎,军哥,你抓我肩膀头子別那么大劲儿,赶上老虎钳了。”
    二坏一路惨叫,几乎被徐军拎到了大队部。
    到了大队部一看,徐军立马认出了这个人。
    正是之前在金河镇遇到的那个前进帽。
    那个前进帽一门心思想要买下挑头杆子,徐军也是一口咬定不卖。
    当时那个前进帽就留下话了,肯定要来晒甲营找徐军。
    徐军也猜到了,这人绝对不可能甘心。
    只是没想到这傢伙了来得这么快,看来是真著急了。
    前进帽一看到徐军,脸上顿时堆起了笑容。
    “哎呀,徐军同志,找你可太不容易了。我们冰峪公社现在需要你啊。”
    前进帽满脸的热情,向著徐军伸出了手。
    徐军眉头微微一皱。
    在来大队部之前,徐军还在想著,这个前进帽到底要用什么样的理由来找自己。
    没想到对方上来就把冰峪公社给搬出来了。
    这会儿旁边的支书李有才叼著旱菸袋,手里拿著一封介绍信走了过来。
    “行啊,徐军你算出息大了,啥前儿成病虫害防治专家了?现在连冰峪公社都听说你了,专门派人过来请你。”
    徐军听了之后一愣,马上从李有才手中接过了介绍信。
    “晒甲营大队:兹介绍我大队马学武同志(群眾)前往你处联繫徐军同志,商洽冰峪核桃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望接洽。冰峪公社歌名委———”
    徐军看得直皱眉头。
    这个马学武还真的是神通广大。
    能开出来介绍信就不说了,居然还能编一个病虫害防治的理由。
    真不知道怎么想的。
    这会儿前进帽也看出了李有才脸上的怀疑,马上笑呵呵的摸出香菸递给李有才。
    “哎,这不是前两天在镇上碰到徐军同志了嘛,当时聊了几句,正好提到我们大队的核桃林有病虫害的事儿,徐军提了个法子,我们大队打算请徐军过去看看。”
    李有才显然还是没有被说服,伸手接过钱键帽递过来的香菸,非常自然的夹在了耳朵上,“徐军,你咋说?”
    徐军当然知道前进帽找他绝对不是为了什么核桃林病虫害的事儿,而是跟挑头杆子有关。
    只不过徐军一时也不太清楚,这个马学武打的到底是什么主意。
    眼下当著李有才的面,徐军自然不可能直接应承,至少得搞明白怎么回事。
    “支书,当时我在镇上也就是跟这位马老哥聊了几句,没想到他当真了。要不这么滴,我跟老哥商量一下咋回事儿,回头再找支书你匯报。”
    李有才听了徐军的话,也觉得稳妥,自然点头答应了。
    徐军马上拉著马学武走到了大队部外面。
    俩人站在外边墙根地下,徐军的脸顿时就沉了下来。
    “马老哥,你这是整的哪一出?之前我可说死了,那根棍子我是不卖的。”
    前进帽眼珠子一转,嘴一咧露出满嘴黄牙,“哎呀徐老弟,徐同志,知道你不会卖那根棍子,我也不强人所难。”
    “这回我可是诚心诚意过来请你来的。”
    徐军一听,眉毛一挑,自然是不太相信。
    “诚意搁哪儿呢?不会是那封介绍信吧?”
    马学武笑容不减,“老弟啊,我虚长你几岁,当哥哥的问你一句,你知道那根棍子是什么玩应不?”
    徐军听到这里,马上警觉起来,心说这老狐狸套我的话呢,“我还想听听你的说法呢,一门心思要买,看来这根棍儿对你很重要吧?”
    马学武嘿嘿一笑,“我也不瞒你说,那根棍子还真不是一般的棍子,有个名號叫挑头杆子。”
    “都是那老年月掛砍头犯人的脑袋的玩楞,邪性著呢。”
    “一般人拿在手上那是丁点儿好处都没有,搞不好还得被上面附著的邪气给害了。”
    徐军冷笑一声,“你觉得我们歌命青年怕这个?旧社会掛人头示眾,嚇唬老百姓的玩意,到了我们歌命青年手里,那也得老老实实当扁担挑东西,建设社会主义!”
    马学武一听顿时连连点头,“对对对,徐同志说得没错。害怕的都是那些个满脑子封建迷信的老顽固。”
    “不过这东西除了当扁担挑东西,还真有点儿別的用处。”
    徐军知道马学武总算是要说到正经地方了,也就不再敲打他。
    徐军心里其实也好奇。
    挑头杆子这东西,憋宝人认识很正常。
    这个马学武为什么也认识?
    不但认识,看得出来这个马学武还非常想要得到这根杆子,不光捨得钱,还费了这么大劲开了介绍信直接找到晒甲营来了。
    这里边绝对有事儿。
    马学武知道徐军不好忽悠,倒也没怎么隱瞒,还真说出了一些非常特別的事情。
    “我祖上其实是赶山的参把头,祖祖辈辈在大山里抬参。”
    “后来有一次运气特別好,进山之后发现了一处参池子。”
    “那傢伙,不是跟你吹,一片参池子里头,密密麻麻的都是人参。”
    “什么二甲子,灯台子遍地都是,都不稀得看,四品叶五品叶不算稀奇了,六品叶都不是一个两个。”
    说到这里,马学武的两只眼睛已经开始放光。
    然后又压低了声音,凑到徐军耳朵边,“据说那里头还有八两以上的七品叶!”
    “搞不好还有几百年的人参娃娃。”
    马学武的呼吸都变得沉重了。
    徐军闻著一股带著烟油子味道的呼吸,一脸嫌弃的往后稍了稍,“你不用凑这么近说,我听得到。”
    徐军表面上波澜不惊,其实心里也是相当激动。
    东北这片大山里面,最传奇的宝贝之一就是人参。
    按照宝人的说法,隨便一颗成了型的人参,都带著灵气儿。
    五品叶以上的野山参已经不亚於一些天灵。
    而且人参有种说法,叫做七两为参八两为宝。
    超过八两的人参,那就是天灵地宝,而且还是灵气十分充足的天灵地宝,能救命的东西。
    再往上,就是人参娃娃的传说了。
    人参本来就长得酷似人形,四肢俱全,惟妙惟肖。
    所以有种传说,人参过了三百年之后,吸收山野灵气,日月精华,就会修成人形,能化成小娃娃的样子。
    类似的传说,在东北的很多地方都有,还分成很多不同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