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大佬们的事跡我如数家珍
国庆晚会才进行了半个多小时,但许清风的使命已经结束。
考虑到院士们年纪都不小了,平均年龄將近70岁,钱毅把《祖国不会忘记》放在了前面,免得影响院士们休息。
演出结束,首都的院士们道了个別就回去了,魔都的院士们一刻都没有停留,他们直奔机场准备回家。
为了一个节目,耽误了几天功夫,他们已经很有负罪感了,无论如何也不能再待下去。
22位院士加上许清风,並没有一起出行,而是分头行动,六个航班,六个高铁,两两作伴分头行动。
这是规定,也是命令,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院士不能放在同一个航班里。
这是血的教训。
“小许就跟我走吧。”潘伟不由分说,拉著许清风一起。
他其实很感谢许清风,不是为他自己,而是为了那些老伙计们,在他们研究的技术落后以前,
他们必须无条件隱姓理名,直到新的时代到来。
这是歷史无数次验证过的经验,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他们的安全。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101??????.??????】
网络上,《祖国不会忘记》的视频迅速传播,官媒齐齐下场,加大了推广力度。
院士们的伟大事跡,也开始广为流传,网友们对他们的称呼是:国之栋樑、民族脊樑。
紧接著,很多机构也进行了转发。
比如兵器研究院、航天中心、成飞、沈飞、科学院物理研究院·
他们造的是飞弹、战斗机、核武器、火箭但这些机构都默契地没有宣传这些人的名字,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在宣传的时候呢,一个名字不可避免地要被悄带上一一许清风。
词是他写的,曲是他谱的,节目是他设计的,院士们也是他请的,不管是谁都得说一句“有心了。”
国庆晚会还没有结束,但大多数人都已经没心思继续往下看了。
看晚会跟看小说打游戏是一样的,一旦爽过之后,就会进入一种状態,又称贤者模式。
《祖国不会忘记》给了大家一个最大的惊喜,把观眾们的期待感在短短几分钟內消耗一空,再看后面的节目,总感觉差了不少。
收视率在院士们登场的时候达到了巔峰,又隨著院士们下场而逐渐下滑,直播间的人气也大不如前,弹幕明显少了很多。
大家都知道,许清风已经离开了现场,后面的节目也跟他没啥关係。
看著双双下滑的数据,钱毅后悔地直拍大腿,王炸出早了!
可惜他也没有办法,真把院士们给排到深夜,万一累出点什么毛病来,他就是国家的罪人。
闪映上,许清风跟24位院士合砍7个热搜,嘎嘎乱杀,许清风负责嘎嘎,院士们负责乱杀。
排名第一的热搜是:
#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勋永垂不朽#
评论区里,无数网友开始晒出来一些人的事跡,有些人是科学家,是专家。
而还有一些人,是军人,发黄的证书,斑驳的奖章,以及那已经快要模糊的照片还在诉说著英雄的故事。
“我將来也要成为这样的人!”
“我的志向是国防七子!”
“凝明年我就要去参军了,到西北去,到边疆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
评论区非常热闹,平时喜欢在网上发言的人踊跃发言,平时喜欢保持沉默的人也站了出来。
今天,他们不想继续沉默。
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因为今天这首《祖国不会忘记》,下定了某种决心。
排名第二的热搜是:
#隱姓埋名,为国铸剑#
配图则是西工大的那座著名的雕像,埋头铸剑,看不见他们的脸,也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民族的脊樑里,最硬的那一块,是他们给予的。
评论区成了“英雄纪念堂”,网友们將自己所熟知的英雄事跡发在评论区,最热门的评论下,
光是回復都有上千条。
#院士天团国家脊樑#
#史上最豪华天团#
#许清风被摸头#
这是许清风唯一蹭到的一条热搜,他太低调了,上台低调,台上低调,下台也低调,几乎没什么存在感,要不是钱毅刻意多给几个镜头,很多人可能都没注意到他。
不过最后潘伟的摸头杀,却把他送上了热搜榜。
一老一少,一高一矮,有网友称之为“传承”,一部分有心人顿时开始推波助澜。
一粉顶十黑,再加上一些反串,许清风被其他人喷惨了。
“別来沾边!”
“他也配?”
“別把戏子跟科学家绑在一起。”
“分不清自己是谁了吧?”
好在很多人还是表示理解,什么传承,人家许清风自己都没说过,全特么是网友瞎扯。
就凭今天这个节目,很多网友都选择了无条件支持许清风。
不露脸,不主唱,不宣传,全程甘当绿叶,一点风头都不抢,如果这样还被喷,谁还干这种吃力不討好的事。
一场无形的风波,在无数网友的支持下,並没有掀起什么波澜。
回到魔都,许清风积极要求把潘伟他们送回去,打算充当一回保鏢。
“嗨,用不著,我们自己回去就行。”
潘伟並不在意,虽然是院士,他们出行一般也是没有保鏢的,最多在出席重要活动的时候,会有机构提供保护。
许清风不是特別放心,今天上了电视之后,难保他们不会被敌对分子盯上。
“潘院土,我当保鏢保护你们回去。”许清风开玩笑道。
潘伟打量了他一下,摇了摇头:“小许,別看你个挺高,但你这也太瘦了,不像个保鏢的样子。”
“別看我瘦,真要打起来,等閒三五个人都不是我的对手。”
潘伟笑而不语,也没拒绝许清风的护送。
把院士们送回家,许清风才赶回自己的別墅,此时已经深夜。
第二天,潘伟又打电话来了,让他去聚个餐,跟谁聚?院士们。
好傢伙,许清风都惊了,跟大佬们聚餐,他何德何能啊,不过潘伟热情相邀,不去倒是显得他不给面子了。
晚上六点多,许清风提前就到了餐厅,一共就二十多个人,院士们,周校长,章北斗,加上许清风这个晚辈。
许清风到了没多大会,章北斗和院士们联袂而来。
“来得挺早啊,坐吧坐吧,別客气。”周希寧摆了摆手,让许清风坐下。
眾人坐了三桌,也没有什么主次,都是院士,潘伟拉著许清风跟他坐了一桌。
人一到齐就开始上菜,还没吃几口呢,眾人就招呼著上酒。
好傢伙,许清风眼瞅著一位头髮都白了的院士端起酒杯就是一个暴风吸入,那架势,就跟喝白开水一样。
不过这里也没他说话的份,他跟这位院土不是特別熟,也没啥说的。
潘伟哈哈大笑,“好,老刘海量啊!跟年轻时候比也不湟多让!”
老刘嘴角都翘到天上去了,“那是那是!”
酒过三巡,周希寧端著酒站了起来,“我们这些人难得聚一聚,平时不是这个忙就是那个忙这次能聚起来,还得感谢小许。”
许清风连连摆手,谦虚道:“我只是做了一点微不足道的的事情罢了。”
人家捧,他就得接著,尤其是周希寧这种人物,许清风表现得很老实。
一群人碰了个杯,潘伟又站了起来,“我看小许这人很不错,老伙计们有帮得到的地方,可以多帮衬一下嘛。”
章北斗眼神都变了,看许清风的眼神就像在看一个二五仔。
好傢伙,我是老师还是他是老师啊?
我章北斗就这么没实力吗?不就是院士嘛!谁—谁还没有个院土朋友似的!
好吧,章北斗怂了。
潘伟拍了拍许清风的肩膀,“来,小许,感谢你昨天的那首歌,你给大家敬一杯。”
说著他又看了眼许清风的脸色,“能喝酒吗?不能喝就端茶。”
“能喝能喝!”许清风端起杯子就上了。
傻子才不上呢,这明摆著是潘位在给他铺路呢,谁说娱乐圈就用不上这些院士了,万一有什么事,人家招呼一声,说不定就给他办了。
別看只是一面之缘,总归是比认都不认识的人好啊。
许清风端著杯子挨个敬酒,“张院士,您研究的超硬合金材料不仅重量轻硬度高还有韧性,为我国战斗机和航天领域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我敬您一杯。”
张能有些好奇,“小许也知道这事?”
“我挺感兴趣的,没事就看了看论文。”
“哈哈哈,小许不错!”张能嘴角的笑容迅速扩大,爽快地跟他干了一杯。
院士也是人,自己的成就被別人如此推崇,心里也会很爽。
许清风一口闷完,又倒了一杯,“谭院士,您设计的齐鲁號航空母舰舰载机起飞速度全球第一,总战斗力排名全球第四,相信排名第一指日可待!”
张能哈哈大笑,“小许这是做过功课啊!”
“您设计的高铁,是全世界交通领域最伟大的成就!我敬您一杯!”
“您设计的二七长江大桥,是世界上首次使用斜拉桥技术的公铁两用桥,开创了新的模式,我敬您一杯!”
加上周希寧,23位院士,许清风对他们的事跡如数家珍,狠狠收割了一波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