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退婚迎春,覬覦探春
话说贾救被捕拿下狱之后,整个荣国府人心惶惶,贾母贾政等人更是忧虑不已。
同样忧虑不已的,还有孙绍祖。
孙绍祖,大同府人氏,祖上系军官出身,其曾祖乃是荣国公魔下校尉,算起来这孙家和荣国府,勉强也算是世交。
后来,孙绍祖之曾祖立下军功,又有荣国公帮其说话,封了一个四品轻车都尉的爵位如今孙家只有孙绍祖一人在京,现袭五城兵马司六品指挥之职。
孙绍祖生得相貌魁梧,体格健壮,弓马嫻熟,应酬权变,年纪未满三十,且又家资饶富。
他討好了贾赦好几年,银子更是不知道送出去多少,这才使得贾赦青目,將女儿贾迎春许配给他。
孙绍祖原本想著,他若是成了荣国府的女婿,藉助贾家在军中的影响力,对他的仕途大有助益。
可是万万也没有想到,贾救竟然被捉拿下狱了,而且看其罪行,搞不好是要杀头的。
贾赦若是被杀,那贾迎春便成了罪人之女。
迎娶一个罪人之女为妻,他们孙家丟不起这个人。
这几日,孙绍祖长吁短嘆,每天思来想去,便是要想出一个好法子,既能和贾迎春退亲,与贾赦撇清关係,又能不得罪贾家。
別看贾家一窝子废物蛋,但人家出了个好女儿啊!
满朝上下谁不知道,贾家大姑娘贾元春与皇帝关係匪浅,不是明年,便是后年,迟早是要封妃的。
故而这亲事要退,贾家还不能得罪。
为了此事,把个孙绍祖给愁的啊!
连每晚都要折腾三四次的侍妾玉莲,现在都没心思了,只能勉强折腾那么一两次。
这一夜,孙绍祖折腾完侍妾玉莲,躺在炕上长吁短嘆。
玉莲尚未及笋便跟了孙绍祖,是其炕上第一干將,孙绍祖的心思,她怎么可能不知道呢?
玉莲笑道:“大爷,奴家昨儿在蒋家看了一齣戏,说的是於琮和广德公主的故事,
戏里说,唐宣宗先是將永福公主许配给了於琮,后来於琮不乐意了,唐宣宗又將永福公主的妹妹广德公主,许配给了於琮为妻。”
说到这里,玉莲伸手撩拨著孙绍祖,继续笑道。
“和皇家比起来,贾家算得了什么?人家皇帝都同意於琮悔婚,又將妹妹嫁给了於琮,大爷何不效仿於琮,与贾迎春退亲,娶了他妹妹呢?”
孙绍祖闻言一愣,先是想了想,继而大喜过望,
是啊,和皇家比起来,贾家算得了什么?
於琮做得,他孙绍祖难道就做不得?
再说了,贾家的女儿多的是,坊间人称三春,说她们个个都生得容月貌。
尤其是那个贾探春,年方十四,听说人品容貌极为出眾,可谓人间绝色。
虽说贾探春只是个庶出,但她是贾政的女儿,是贾元春的亲妹子。
他若是娶了贾探春为妻,岂不是和皇帝成了连襟,那他的官运仕途,哪里还用得著发愁呢?
如此一来,既与贾迎春退了亲,又与罪人贾赦撇清了关係,还不得罪贾家,还成了皇帝的亲戚,可谓一箭四雕啊!
孙绍祖越想越觉得此计甚妙,越想越亢奋,他回身搂过玉莲,又一连折腾了半宿,这才沉沉睡去。
第二日,孙绍祖先去五城兵马司点卯,然后便准备了礼物,去了荣国府。
且说贾政,今日休沐在家,正在前面书房与清客相公们,詹光单聘仁等人品茶清谈。
忽有下人来报,说五城兵马司六品指挥孙绍祖来拜。
贾政一愣,他確实想不起来这孙绍祖是谁?
詹光见状,笑道:“东翁,自家亲戚怎么也想不起来了?这孙绍祖正是救老爷亲自选的东床快婿啊!”
哦,原来是他!
贾政的眉头便皱得紧紧的。
大同孙家,贾政歷来不喜。
只因这大同孙家,祖祖辈辈都是趋炎附势之徒,前些年荣国府声势煊赫之时,孙家將他们贾家贴的死死的,赶都赶不走。
后来胡玄机秉政,大肆打压勛贵,他们贾家声势日衰,这孙家便很少登门了。
再后来陛下亲政,因为贾元春的关係,这孙家又开始频繁登门了。
尤其是这个孙绍祖,更是小人中的小人,每次一想起此人,贾政脑海中便会浮现一句话。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可是没法子,他兄长贾赦似乎与此人极为投契,不仅来往甚密,甚至还將唯一的女儿迎春,许配给此人为妻。
自古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之言,关於迎春的婚事,他这个做叔叔的,是没有资格说三道四的。
只是不知道,今儿此人登门了,又所为何来?
难道是知道了未来岳父下狱,特地来登门慰问,以全亲戚之情?
想至此处,贾政对孙绍祖的观感,稍微好了一些。
他吩咐道:“请他来书房相见。”
詹光单聘仁等人见状,纷纷退下。
不一会,孙绍祖走进书房,以子侄之礼拜见贾政。
贾政还礼,二人分宾主落座。
等下人上茶之后,贾政说了声:“请。”
见贾政端起茶盏,孙绍祖这才跟著也端著茶盏,抿了一口茶。
孙绍祖在应酬权变上极为擅长,他倒是没有直接说要与迎春退亲,而是装出一副愁容,为贾赦下狱之事长吁短嘆,並连连劝慰贾政要保重身体云云。
见孙绍祖如此通晓事理,贾政心中对他的厌恶之心,又消减了两三分,面上也渐渐有了笑模样。
二人又说了一会话,聊著聊著便聊到了,孙绍祖与贾迎春的婚事上。
孙绍祖长嘆一声,道:“赦老爷下狱之事,消息传到大同,晚辈的祖父,父母,三位大人都写来书信,定要逼著晚辈与迎春小姐退婚,
说若是迎娶罪人之女进门,他们便再不认晚辈这个孙子,再不认晚辈这个儿子了,往后家里的爵位,也不许晚辈继承,而是要传给晚辈的弟弟。”
说著,孙绍祖『扑通”一声,跪倒在贾政面前,哭著说道。
“能与贵府联姻,是晚辈几辈子修来的福分,晚辈是寧死也不愿意退婚的,可自古婚姻大事,都是由父母做主,家中三位长辈以命相逼,晚辈实在是没法子啊!”
贾政一愣,旋即明白过来,孙绍祖今日登门,原来是来退婚的啊!
贾政心中又气又怒,看著跪伏在自己面前的孙绍祖,恨不能上去扇他两耳光。
当初你死乞白赖,请了无数媒人,定要迎娶我贾家的女儿,当时你是怎么说的?
这才过了不到一年,你翻脸比翻书还快啊!
还说什么家兄下狱的消息传到大同,你祖父和父母都写信来逼你退婚?
简直一派胡言。
家兄贾赦是前日下狱的,你祖父和父母的信,今日便寄来了京城。
啥意思,你们孙家寄家信,走的都是朝廷驛站,用的都是八百里加急吗?
贾政暴怒之下,本想让小廝们將孙绍祖乱棍打出,可他转念一想。
他兄长贾赦下狱,按照圣旨所写之罪行,眼见看是不能活了,那迎春便成了罪人之女孙家虽说是小门小户,但好岁祖上也有爵位,娶一个罪人之女做未来的当家主母,多多少少是有些辱没孙家门媚的。
別说孙家,此事放在任何一个勛贵家里,都肯定是要来退了这门亲事的。
当年王子腾谋逆,王家眼看著要完了,他不也带了侄子贾璉,亲自去忠义伯府,让贾璉和王熙凤退婚了吗。
这样的事情,他们贾家做得,他贾政做得,孙家和孙绍祖,自然也做得。
想至此处,贾政强压住心中怒火,冷冷的说道。
“知道了,待老夫明家母,便与你退了这门亲事。”
说罢,贾政便要让人送客。
不料,就在此时,孙绍祖跪在地上,並不起身,而是一连磕了三个头,语气极为诚恳的说道。
“世伯,晚辈是要与迎春小姐退婚,但並不想与贵府退亲啊!”
贾政一愣,皱眉问道。
“此话何意?”
事情已经做到这一步了,不管贾政怎么想,孙绍祖都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世伯,您德义之名远播,清廉之行昭著,正直之誉可颂,晚辈对世伯您敬仰有加,
听闻世伯有一女,名为探春,年方十四,尚未婚配,若是世伯不弃,晚辈愿意求娶探春姑娘为妻......“
孙绍祖话还没有说完,贾政便再也压抑不住心中怒火,伸出右手,朝著孙绍祖那张毫无廉耻的脸,狠狠的扇了一耳光。
“啪!”
这一耳光扇的,直接把孙绍祖给打懵了。
孙绍祖自从做官以来,还没挨过打呢,今儿算是正式开了张。
他证证的看著贾政,心说你不是文官吗?
怎么骨子里还是勛贵习气,动不动就打人呢?
不是,我正夸你呢,你没听出来吗?
再说了,即便你不同意这门婚事,那也犯不著动手打人啊!
孙绍祖身为武官,生得孔武有力,他若是还手,就算是十个贾政一起上,那也是白给。
可孙绍祖敢还手吗?
他是六品武官,在那些文官眼里,这样的微末小官,连狗都不如。
而人家贾政是五品文官,贾政打他,自然是不对的,但那些御史言官,绝对不会因为此事去上摺子弹劾贾政。
但他要是敢打贾政,那就是以下犯上,那就是以武欺文,那就是倒反天罡,那些御史言官们,为了维护文官的尊严,是绝对不会轻饶了他的。
最轻也得丟官。
再说了,贾政是贾元春的父亲,想想贾元春和皇帝的关係,他孙绍祖敢还手吗?
故而孙绍祖挨了贾政一巴掌,又气又怒,恨不能活撕了贾政,可他在脸上却不敢显露出来,只能摸著左边脸颊,装出一脸委屈的样子看著贾政。
贾政也被气得面色铁青,頜下鬍鬚乱颤。
他为官多载,也算是阅人无数,可他从未见过如此厚顏无耻之人。
先是与迎春退亲,接著又要迎娶探春,简直无耻之尤,简直欺人太甚。
贾政这会都快被气死了,可孙绍祖似乎还不死心。
“世伯“別叫我世伯,老夫当不起。”
说罢,贾政连连吩附下人,请书房里的相公,速速写一张退婚文书来。
没一会,一份退婚文书写好。
贾政颤抖著手,签上自己的名字,然后將文书甩给孙绍祖。
“亲事已经退了,你可以滚了,从今往后,我们贾家与你们孙家再无瓜葛,若是你再敢登门,老夫拼了不做这官儿,也定要让人打断你的狗腿。”
孙绍祖从地上捡起退亲文书,一脸的出了书房。
离开荣国府之后,孙绍祖又怒又悔,又是心疼。
他怒的是,平白无故挨了一巴掌。
他悔的则是,这下他算是彻底得罪了贾家。
喉,他不应该如此急切的,应该先与贾迎春退亲,然后再每日拜访贾政,就像当年他巴结贾赦一样,等拿下贾政之后,再提结亲之事的。
唉,操之过急,悔之晚矣啊!
而孙绍祖心疼的则是银子,他以前为了巴结贾赦,送出去的那些银子,这下算是彻底打了水漂了。
而贾政在暴怒之下,擅自做主与孙绍祖退了亲事,事后便有些后悔。
他倒不是后悔与孙绍祖退亲,这样一个无耻之徒,真要让迎春嫁过去,那才是害了她自古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之言,而他只是迎春的叔叔,这件事他是无权处置的。
现在他兄长贾赦还在狱中,此事应该先稟明母亲大人,然后再与嫂嫂邢夫人商议之后,再走退亲流程的。
可他那会正在气头上,哪里还管得了这么许多。
因为其兄贾赦之事,贾母这几天,茶饭不思,日日以泪洗面。
若是再知道了孙家退亲之事,也不知道老太太又要哭多久,又得难过成什么样子。
但如此大事,是不能瞒著的,他也不敢瞒著。
想至此处,贾政嘆了口气,出了书房,便往贾母的上房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