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第308章 ,打扫乾净屋子


    第308章 ,打扫乾净屋子
    崇禎五年(公元1632年)2月5日,顺天府衙。
    傅山將顺天府大大小小的官吏全部召集起来,几百人匯聚一堂。这些官吏们满脸惶恐,大明已然覆灭,他们的生死如今全掌握在眼前这个年轻的府尹手中。眾人战战兢兢,头都不敢抬,大气也不敢出,仿佛一不留神就会招来杀身之祸。
    傅山站在大堂之上,神情严肃,目光冷峻地扫视著下面的官吏。他开口说道:“你们平日里作威作福,欺压百姓,按我大同社的法令,罪不容诛。但今日本官给你们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本官要在最短的时间內查清京城户籍的人口、土地情况。此事若做得好,本官会向都督求情,让你们罪减一等;若做得差,罪加一等。来人,给他们上锁拷!”
    话音刚落,一排士兵手中拿著沉重的锁拷,迅速给这些官吏们戴上。锁拷的声音清脆作响,在寂静的大堂內迴荡。几百个人嚇得冷汗直流,身体瑟瑟发抖,但却不敢有丝毫反抗。
    傅山继续说道:“这套锁就是让你们记住自己是罪人之身。从今日起,你们的小命就和京城的户籍田籍连在一起了。若办不好此事,就別想有好日子过。”
    官吏们惶恐地齐声说道:“我等定会完成府尹的命令。”他们的声音颤抖,充满了恐惧和无奈。
    傅山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明白,想要最快恢復京城的稳定性,还是需要这些地头蛇的辅助但这些官吏已经被大明的腐朽体制养得骄奢淫逸,若不提前给他们点厉害瞧瞧,他们不会安心做事。於是,他想到了朱元璋的故智,让他们带著锁当官,以此来约束他们的行为。
    在震住这些官吏之后,傅山又开始著手处理京城的其他事务。他派人开仓放粮,大量的粮食被运往京城的各个角落,稳定了京城的粮食价格。百姓们看到源源不断的粮食运来,加上街道上也没有乱兵打砸抢烧,反而是市面快速平復,大家心中的恐慌逐渐消散。
    而后,傅山按照大同社的老传统,开始整治京城的不良风气。他下令关掉当地的赌坊,赌场的老板直接审判,確定罪责之后,拉到城外,在所有人眾目之下,直接打靶。
    赌场的打手们也被抓了起来,全部押送到京城外的煤矿当中挖矿。
    同时他还打掉了当地的帮派分子和地痞流氓,让京城的治安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而原本的那些帮派分子,也是相同的流程,罪大恶极者打靶,罪责轻一点的去挖煤矿偿还罪恶傅山还关闭了京城的教坊司妓院,將老钨全部抓了起来。而那些妓女则被全部解救出来。傅山为她们成立了纺织厂,暂时安置她们,当然因为机器,原材料还没有到,她们现在主要做的事情就是打毛线,织毛衣。
    傅山还招募民夫,开展了大规模的基建工程。他组织民夫挖沟渠、修道路,让京城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以工代賑的方式,不仅减少了流民的数量,还让百姓们有了收入来源。
    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顺天府在傅山的治理下,逐渐从混乱走向有序,百姓们的生活也开始慢慢恢復正常。而那些戴著锁的官吏们,也在为完成傅山交给他们的任务而日夜忙碌著,不敢有一丝解怠。
    与傅山在顺天府精细治理不同,赵胜的行动简单粗暴得多。他派遣士兵將京城的国公府、侯府、阁老府以及其他大臣府邸全部派兵看押,这些权贵各个门高院大,定点抓捕起来太容易了。
    嘉定伯府內赵胜带著一群土兵如猛虎般衝进府邸,周奎满脸惶恐地站在那里,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慌乱。赵胜冷冷地看著他说道:“国丈想来知道我等来此是为何了,老实的把钱財地契给交出来吧。”
    周奎连忙辩解道:“將军,我女儿做皇后也就不到5年时间,天子小气,俺们周家没钱吶,我的俸禄都有一年多没发了。”
    赵胜冷笑一声说道:“果然是不见棺材不落泪。”
    大同社对於抄家之事早已轻车熟路,这些大户无论把宝库隱藏得多么隱蔽,总会被家族的僕役知晓。赵胜审讯了几个僕人,很快在僕人的指引下,將周家的金银財宝、各种古董字画、地契、高利贷借据、奴僕的卖身契等全部堆到了大院当中。
    赵胜看著堆积如山的財物,冷笑道:“光白银就十万两,加上这些古董地契超过了百万两银子。三年清知府,十万雪银,国丈你这可贪得不少。”
    朱元璋为防止外戚势力过大,帝王家多娶小门小户之女,周家的发达不过是崇禎当皇帝这5年的事,5年时间就积赞下百万家產,可见周奎敛財手段之高明。
    周泽马上辩解道:“我们父子没官职,没有贪赃枉法,这都是陛下赏赐给我家的。”周奎也连忙点头附和。
    赵胜不屑地冷笑道:“崇禎穷得连衣服都打补丁了,还能给你百方家產,到现在还不老实。来人,把这对父子打上20军棍,关押到神机营当中。”
    “遵命!”土兵们一拥而上,將周泽和周奎按住,
    父子俩惊恐地大喊:“將军饶命,將军饶命!”
    但士兵们毫不留情,一顿里啪啦的军棍打下去,把他们打得半死不活,隨后將他们关押到神机营的营房当中。
    神机营的营房,內部是一些破破烂烂的木屋,当然还有一些比较好的营房,但基本上是军官的住处,外围就是一圈城墙,看上去像是一个小型的城池,这也是大同军把他们关押到此的原因。
    原本因神机营南下护卫太子而空缺,此时却逐渐热闹起来。周奎一家人被关进来后,英国公张之极一家人几十口也被关了进来,成国公朱纯臣一家、內阁首辅李標一家、次辅成基命一家、兵部左侍郎冯銓一家,总之,大明的勛贵、六部尚书等几百位五品以上的官员及其家人都被关押於此。
    几千人让这个营地顿时显得拥挤而嘈杂。
    此刻的神机营营地,大明的权贵们全部匯聚於此,真可谓是“哭泣有鸿儒,往来皆罪臣”。
    冯銓走到李標身边,抱怨道:“这大同社妄为读书人结社,他们已经忘了自己的出身了。哪怕当年的黄巢也没有像他们这样拷打权贵。”
    虽然他以前也知道大同军清洗地方士绅毫不留情,但没想到他们到了京城还敢如此行事,这一点都不符合打天下的常规,哪怕是当年的太祖皇帝,也得联合大族。
    李標沉著脸,咬牙切齿地说道:“成王败寇,今日他们可以抄我的家,但现在北方士绅大族的家都被他们抄完了,老夫倒是要看看这大同社后面还能抄谁的家,不看到大同社衰败,老夫死不目。”
    成基命则心灰意冷地说:“阁老,大同社不是那些农民叛军,徐晨也不是黄巢。你看了大同报也知道,大同社光在关中收税就达到了2000万两,现在整个北方都属於他们了,收税达到上亿两都有可能,他们怎么可能会衰败。承认吧,终究是我等太贪婪了,蛀空了天下才有今日的结局。”
    就在这时,营房前方忽然传来一阵嘈杂的声音。“陛下,您也过来了!”原来是崇禎带著他的两个妃子和女儿,还有王承恩、王之心两个太监来到了此地。
    大同军自然不可能让崇禎一直待在紫禁城当中,当大同军士兵来到坤寧宫后,崇禎虽然脸色难看,但还是跟著走了出来。他本就是一个极其要脸的人,不想做那些无赖之事。也不想让大同军看到自己落魄的样子。
    张之极等人刚开始还不敢相信,等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崇禎,这才围了上去。他们本想告状,
    此时却忽然意识到崇禎也沦为了阶下之囚,只能哭诉道:“臣惨了,从小到大父母都没有这样打过臣,大同军却差点把臣打死。”
    其他人也想到自己的处境,纷纷哭泣起来,一时间,这里成了比惨的现场,哭泣的声音不绝於耳,悲凉的气氛瀰漫在整个营地。
    崇禎著烦躁的看著这些以往的臣子与勛贵,但凡他们为朝廷想著一分,也不至於沦落到现在这种境地,现在还有脸哭。
    就在眾人沉浸在悲伤之中时,营房前方传来一个响亮的声音:“注意,注意,你们现在是我大同军的俘虏,以后一切行动要听指挥,听命令,敢违反命令者一律严惩不贷。
    我先介绍一下自己,我叫赵汉青,以后就是领导你们的管事。我给你们说说规矩,最核心的规矩就是不劳动不得食,所以你们想要有饭吃就给我劳动。”
    “再和你们说一下每日的时刻表,6点钟就给我起床,至於6点是什么时辰,你们不需要知道每日清晨会有號声把你们叫醒。”
    而后赵汉青念出了一个大同军作息表,只不过大同军需要训练,他们需要的是劳作。
    说完作息表之后,他继续道:“还有你们要积极改造你们犯下的罪恶,每个周末要写一篇800
    字的思想体会交给我,不能完成的人一律减少当日的伙食。
    现在听我的命令,各自打扫营房,把房屋补补好,垃圾清理乾净,土地剷平,这个打扫乾净的標准以你们的府邸为准,如果明日我还看到这营房乱糟糟的,不成体统,所有人都罚一日不准吃饭。好,现在准备动手。”
    这时候一圈大同军的士兵拿了一些铁锹,木板,锤子等修补房屋的工具给他们。
    但周奎等人傻眼了,补房子这种活他们哪里会呀,只能面面相,不知如何是好。
    在京城的神机营营房不远处,有一处特殊的关押地,这里囚禁著京城一股独特且庞大的势力宦官群体。这些宦官平日里仗著在宫廷中的权势,大肆敛財,积累下的財富著实不少。
    赵胜雷厉风行,將那些拥有府邸、家財丰厚的宦官一网打尽,把他们关押在宫中的御马监。这些太监贪赃柱法的程度丝毫不逊色於勛贵和官员。
    隨著对勛贵、官员和宦官三方势力的清查,抄没的银子数量惊人。大同军每日都能收缴几百万两银子,一辆辆满载硬银子的马车在京城的街道上来回穿梭,络绎不绝。这些银子很快就堆满了户部的钱库,曾经因財政亏空而显得空荡荡的钱库,如今被塞得满满当当。
    在永门营地的校场上,上千名士兵整齐地排列著,他们內心有一丝激动,有一丝惶恐,有一丝害怕,又有一丝期待,总之各种复杂的情绪冲斥的內心,他们保卫的朝廷完了,但看上这个大同军也不错,这几天他们伙食是来京城吃的最好的,京城籍的士兵已经遣散回乡了,有几个来看望他们,激动的告诉他们自己家分了三十亩地,这给所有人都吃下了一个定心丸,大同军是真分地。
    贺六站在高台上,手中掌看一个铁喇叭,声音洪亮地说道:“各位兄第,整个北方已经被我们大同军攻克了,这场漫长的战爭终於结束了。大家可以回老家了,我们大同军已经在各位的老家做好了分地的准备。现在要是不回去,不仅会耽搁分地,还会影响春耕,这可是关乎一年生计的大事,耽搁不得啊。各位兄弟一人可以领10两银子的路费,然后各自回家。”
    “多谢將军。”士兵们听到这番话,脸上立刻露出惊喜的神情。
    吴越激动地说道:“大同军果然大方,不仅给我们分土地,还给路费。朝廷那些狗官就知道坑我们,从来没为我们著想过。”
    马林也笑著说:“所以就该徐大王获得天下。只有跟著大同军,我们才有好日子过。”
    隨后,土兵们排著整齐的队伍,依次上台领取路费。他们小心翼翼地接过银子,仿佛接过的是未来生活的希望。领完路费后,他们跟著大同军的队伍,踏上了返回家乡的道路。
    从京城上空俯视下去,像这样的队伍有几十支。宣大镇、蓟州镇、辽东镇近10万的士兵纷纷踏上归乡之路。他们的身影在大地上延伸。
    这些士兵回到家乡后,將重新编入户籍,分到那些將门的土地。每个士兵可以得到100亩土地,有了这些土地,军户们就不需要再依粮餉来养活家人,朱元璋当年制定的军户制度会重新恢復。
    崇禎五年(公元1632年)2月6日。
    阳光淡淡地洒在北方这片依旧坚硬的土地上。沈良双手紧握著沉重的锄头,一下又一下地用力锄著。儘管天气已经逐渐转暖,但土地依旧顽固地保持著它的生硬,每锄一下,都仿佛是在与大地进行一场艰难的较量。
    沈良本是个养尊处优的公子哥,从未乾过如此繁重的农活。他还没掌握干农活的技巧,只能全凭一股蛮劲。
    没一会儿,他的两只手臂就开始发麻,酸痛的感觉如电流般传遍全身。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手,曾经白皙细嫩、拿过毛笔书写诗文的手,此刻手心布满了厚厚的茧子。
    这是他这段时间劳动的成果,最初的几天,手上起满了水泡,干活时不小心弄破,鲜血直流,
    钻心的疼痛让他几近崩溃。但隨著时间的推移,水泡变成了老茧,疼痛也渐渐习惯。
    “好累啊。”沈良在心底无声地嘆息。
    以前他读“锄未日当牛,汗滴未下土”的诗句时,也会在心中怜悯农天的辛苦,可那只是一种抽象的情感。而经过这半个月实实在在的劳动,他才真正切身体会到农夫的艰辛。每天吃不饱饭,
    肚子总是咕嚕咕嚕地叫著,却还要不停地劳作。这段时间,他明显瘦了好几斤,整个人变得清瘦而憔悴,原本圆润的脸庞如今稜角分明,眼神中也透露出疲惫与迷茫,
    “这样的日子何日才是个头?”沈良停下手中的锄头,直起腰,望著远方,无奈地自言自语。
    沈家曾经是天津卫的大族,他家在天津拥有大片的土地和眾多的商铺,在当地可谓是声名显赫。
    天启年间,为了支持辽东战场,朝廷开放了天津卫港口。沈家抓住这个机会,购置了一支小船队,专门开展与辽东、朝鲜、日本的海上贸易。海上贸易的利润极其丰厚,短短几年时间,沈家就积累了巨额的財富。
    他们用这笔钱在天津购置了更多的土地,到了沈良成年之时,沈家已经拥有十几万亩土地,成为当地当之无愧的一方豪强。
    然而,命运的转折总是来得如此突然。贺涵担任天津总兵,沈家因为有一半的土地是军户的土地,被毫不留情地夺走。这是家族遭受的第一次沉重打击,但那时的沈良还心存侥倖,以为家族的根基深厚,还能挺过去。
    而一个月前发生的事情,彻底將沈家推向了深渊。大同军第八师攻占了天津卫城,彻底堵死了北方最后一条逃往江南的海路。沈家本有机会逃走,但他们万万没想到大同军会来得如此之快。当大同军的士兵出现在家门口时,全家都陷入了恐慌。
    从那以后,沈家开始走向毁灭。他们的家產被充公,土地被没收,曾经的辉煌瞬间化为乌有。
    他那些顽劣的兄弟,平日里仗著家族的势力,在当地欺男霸女、无恶不作,此时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有的被大同军枪毙,有的被关押起来。沈良虽然因为读书考科举,没有太大的恶跡,但也因为家族的关係,被发配劳动改造。
    种地虽然劳累,但对於沈良来说,並非完全不能忍受。他最难忍受的是这种日復一日、看不到尽头的辛劳。他常常在想,难道自己这一辈子就要荒废在这田地里吗?
    “种地也好,这些年北方天灾不断,把地种好,活命的概率总是大一些。”他只能用这样的话来安慰自己,给自己一点坚持下去的勇气。
    “沈良,谁是沈良?”忽然,田地里传来一个响亮的声音。
    沈良心中一紧,他看到一个穿著大同军军装的士兵,正四处高呼著他的名字。他的內心充满了恐惧,担心大同军又要对他不利。但周围的人还是把他的位置告诉了士兵。
    士兵快速地跑到他跟前,说道:“师长要见你,快跟我走。”沈良无奈地放下手中的锄头,拍了拍身上的泥土,跟著士兵向前走去。他的脚步沉重而迟疑,不知道等待他的將是什么样的命运。
    天津卫,总兵府。
    沈良在这里看到了很多熟悉的面孔,甚至有几个在其他农场关押的叔伯和其他家族之人,而这些人也是神情迷茫,不知道大同军招他们来要做什么事情。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豪迈的声音传来道:“各位久等了。”
    “草民见过將军!”现场的眾人神情惶恐的下跪行礼。
    杨秀头看到这幕哈哈大笑道:“我大同社不行下跪之礼,还是快快起来吧。”
    等所有人都起来之后,杨秀头道:“这次找你们过来是有个事要你们帮忙。”
    眾人又马上道:“愿意为將军效力。”
    杨秀头道:“北方这两年屡屡爆发旱灾,大家也是清楚的,中原的粮食不够吃,我大同社就在想能不能用海外的粮食来填补,在我们天津卫北方有日本国,朝鲜国,用这两国的粮食来补全中原缺少的粮食,我大同社可以把海船还给各位,財產也能返还一部分,由各位去日本购买粮食,再返回天津港出售,我大同社愿意以双倍价格收购,不知道各位愿不愿意去朝鲜,日本购买粮食。,
    眾人马上点头道:“愿意,愿意!”
    只要不让他们再回农场进行劳动改造,这些人做什么都愿意。
    杨秀头听完笑道:“海船在港口,各位可以招募水手准备出港,只要各位做好此事,算是立下了功劳,大家就是自己人,我大同社对自己人待遇还是不错的。”